【汽車籽】 金馬車手 無懼死神挑機

【汽車籽】 金馬車手 無懼死神挑機

【汽車籽:軸芯人物】
特技人,跳樓捱拳周身瘀傷乃家常便飯,而飛車特技手,更是經常面對高速反車、衝入窄彎的危險職業。吳海堂,香港著名特技車手,憑電影《車手》拿下台灣金馬獎前,已向死神挑過機,駕着解款車衝八呎高台跌下不死不傷,如斯拚命態度,終獲電影界前輩賞識。
沉甸甸的金馬獎,不因它是全銅製造,記者拿在手中,感受到的是車手背負多年努力與辛酸。

由黃秋生、余文樂擔正的電影《車手》,飛車場面拍攝得一級棒,寶馬Z4惡鬥日產Silvia S14、停車場關燈追逐等,最聞名的,莫不如「八千轉、兩咪車」窄巷入彎的神技。「鄭保瑞導演認為拍街上追逐,多快多真實還是未夠特別,在我跟嘉樂哥(錢嘉樂)商討過及實地視察後,認為在90度窄巷中轉彎最夠意思,而且是把引擎轉數踩上八千轉以上,但拖着煞車掣,僅以時速兩公里的幅度,讓車身猛烈抖動。」

黑暗中靠記憶片車

電影拍攝當天本來跟道具組計劃好,當使出「八千轉、兩咪車」時,便幫忙用威也拉車尾,讓擺動更快速順暢。拍了第一鏡後,導演嫌威也拉得太快,勁得太誇張了,誰知道具組表示從沒拉過威也,是海堂自己做出的。看過《車手》,那條僅僅夠一架私家車駛過的窄巷,要轉入90度彎難度是如何的高。「我跟嘉樂哥也放了許多心機在《車手》,拍攝上不算順利,開鏡後第一場追逐戲,便毀了一台S14,幸朋友多,即時找了同款同色的S14,補拍餘下戲份。在關了燈全黑的停車場內,如盲人般跟壞人追逐互片,近乎看不到路面及柱位,全靠一些預設好的小燈泡提示,最重要是靠記憶去駕車,這些都是很難忘的片段。」這些飛車場面實在設計得相當精采,記者至今仍歷歷在目,難怪能在2012年拿下了第49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項。
海堂理所當然是一名「車癡」,小學已迷戀四個轆,當朋友間個個拿着兒童書,海堂卻對汽車雜誌情有獨鍾。在18歲那年,即時飛身報名考車牌,拿了駕駛執照後,是年少氣盛的飛街日子,及後嫌不夠刺激,便毅然到珠海玩起賽車。「那是1997年,珠海賽車場剛啟用不久,朋友幫忙砌了台本田EF9(Civic),玩了一年多,便在日本揀選了後一代的EG6,打後靠它贏不少賽事。在一次日本之旅,偶然看到年輕日本人在玩飄移,讓我感到很新鮮又很酷,之後便落力鑽研這技術了,當年漫畫《頭文字D》大熱,讓更多人喜歡看飄移,前輩柯受良看過我在深圳嘉年華的表演後,也邀請我參加他們的巡迴表演,可惜柯受良因病離世,我很感激他的賞識。」


2000年珠海1,600cc房車賽全年總冠軍

2012年第49屆台灣金馬獎,憑《車手》獲

「最佳動作設計」
‧曾參與《旺角黑夜》、《風暴》、《車手》、《猛龍》、《槍王之王》、《線人》等電影飛車場面

要駕着解款車衝上八呎高跳台,打個觔斗再落地。大難不死的海堂,從此愛上拍電影飛車特技。

車門鎖死搵命博

千里馬需要慧眼伯樂,在訪問中,海堂提得最多的人是錢嘉樂。「嘉樂哥讓我踏足電影界,許多飛車場口也會預我參與,由第一套《旺角黑夜》開始,到《槍王之王》、《線人》等,已不知參與過幾多套電影了。」港產不如荷李活製作預算,拍飛車場面應該驚險萬分。「身邊團隊也是很有經驗,大大減低受傷機會,幸運地至今沒甚麼損傷。若論驚險,拍《全城戒備》時,有場解款車高速反車戲最難忘,那跳台高達八呎,那麼高摔下來不是說笑的。更大鑊的,是拍攝前突然發覺車門鎖死,在場工作人員怎也打不開,這是相當危險的,出意外誰也不能開門救到自己,着火的話肯定活活燒死。我在心裏問了自己千遍,還去不去?最後還是博了這鋪,結果飛起落地一刻,已聽到全場拍手聲,在摔落地後,擋風玻璃全碎了,我絲毫無損走出車外。自此以後,我有更多工作機會,真的要多謝……」知道了,多謝嘉樂哥嘛。

海堂很欣賞拍攝當天借來的凌志IS250,但認為它太安全了,轉了Sport模式及關了TRC,也不易打滑甩尾,更笑言若所有車也取消了傳統手掣,他們便冇得撈了。

1985年Civic Integra Type R是海堂最鍾愛的車系。

劏開Chaser 變六輪特技車

飛車場面越拍越快、越拍越驚險,海堂開始碰到拍攝車跟不上的問題,便斗膽提議把錢嘉樂的愛車Silvia S14,拆殼改裝成農夫車,方便擺放攝影機追車。「嘉樂哥猶豫了一會,見我信心十足,便慷慨地捐出了那台S14。」
「我跟一位隱世燒焊高手仁哥,閉關改造,最後成功改成一台幾百匹的拍攝車。此後我倆更是技癢,把兩台Chaser劏開,接駁成一台超長的六輪Chaser,可放兩、三台攝影機,大大提升拍攝飛車場面時的質素。

仁哥是燒焊界高人,是錢家班的隱世改裝專家。

由兩台Chaser併合而成的六輪特技車,長度超過六米。

時速可去到120km/h,拍攝飛車場面更具真實感。

記者:徐影龍
攝影:許先煜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