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請罪不如請辭(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建制派請罪不如請辭
(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政改鬧劇落幕,有人歡喜有人愁。愁的,包括弄出「無厘頭」離場笑話的建制派,和宣佈退黨兼請辭的湯家驊。笑的,當然是看到建制派互相推卸責任、排隊入中聯辦請罪的香港人,以及早就希望假普選被推倒重來的一眾民主派議員。
過去數年的立法會,建制派一直指摘泛民拉布浪費公帑,又指摘部份議員利用議事規則點算人數以拖延時間,甚至促成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但審議政改的最後一刻,為了「等埋發叔」,建制派集體離場,意圖以同樣手法來延長投票時間。倘若功成,未知這15分鐘可以買多少罐午餐肉,又未知拖延時間應否受到譴責?可惜如意算盤打不響,自由黨、工聯會嫻姐和林大輝等議員拒絕「齊心」,留在議事堂內投票,不單鬧出個大笑話,還讓香港人看到建制派口和心不和、內鬥鬥上枱面的一幕。
民主派近年提出不合作運動,希望進行議會內的抗爭,以拖延和阻止部份被公眾認為有問題的議案於立法會上通過。偏偏運動並不順利,同意的議員繼續實行,不同意的議員一於懶理,令到不少支持民主派的選民深感他們在議會內並不團結。這次建制派離場大笑話,同樣讓選民看到他們不團結的一面。歸根究柢,就是香港的議會政制已經走到盡頭,立法會內的議員是以民主、建制劃分,進一而言是用拒絕中共和擁抱中共來劃分。吸納勞工選票及左傾的工聯會和工黨被硬生生分成兩派,但工聯會和傾向商界的自由黨卻被歸類為建制派、工黨和傾向專業人士的公民黨同屬民主派。因為「大人的理由」,約束政制的發展,結果就是民主、建制均成為一盤散沙。
不過,民主派怎不團結,總比建制派來得乾脆。建制派在離場笑話後,見自由黨受中聯辦「多謝」,內心百般滋味,還要排隊入中聯辦與京官「會面」,向聲稱支持政改的「五成選民」道歉。面對這樣大的壓力,仍要勉強團結,想當然弄出另一個同室操戈的笑話,動搖民建聯「建制派黨鞭」的地位。反而,湯家驊有感跟公民黨越走越遠,萌生去意,與其拖泥帶水,倒不如政改投票一完,主動退黨兼請辭,最少可以給支持民主派的選民一個負責任和好來好去的印象。

缺乏從政者應有道德

湯家驊的做法,在外國的政治文化中並非罕見。而建制派在政改投票中犯下無法彌補的重大失誤,卻無人需要為錯誤負上任何責任,只須向公眾道個歉、入中聯辦解個畫就可以了事。誰叫他們手中的鐵票,多少都是中共和港共協助下「種出來」?所以他們做樣道歉就可以了,不用為傳說中支持政改的「五成選民」煩惱,更加不用負任何責任;請罪要到中聯辦,問責也要到中聯辦。他們不會知道作為從政者應有的道德、責任和義務,只會忙着向中聯辦跪安。你說他們是奴才,其實他們奴才都不如,因為奴才明白請罪不如請辭,早日退出這淌渾水,暫時遠離是非之地,再圖日後東山再起,方為上策。以前,香港有一位局長,去美國一轉回來就成功漂白,做了議員。失憶的港人可以忘記廿三條,同樣地,很快就會忘記一度消失的奴才犯了甚麼過錯。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