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操作】
騰訊(700)及恒大(3333)今次攜手買殼,交收殼股方式並非傳統地提出向現有股東提出全購(General Offer),而是有傳馬斯葛(136)將配售大量新股以達至股權易手。此玩法熟口熟面,在近年頗為常見,阿里巴巴早前入主文化中國(1060,現稱阿里影業)、雲鋒基金入主瑞東(376)等,也是透過此手法交收。
這種買殼手法的好處在於操作較為靈活,能溝淡舊主原有權益,及可透過清洗豁免規避觸發全購,毋須「驚動」小股東,又能在較短時間完成股權易手。但由於上市公司一般在周年股東會獲通過的「一般性授權」,只允許公司每年增加不超過20%的股本,而今次卻涉及大量配售新股,所以必需額外舉行特別股東大會,獲現時股東授權才算正式成交。
豁免全購存灰色地帶
雖然騰訊及恒大今次入股價僅為0.6仙,較停牌價折讓幅度高達98%,不過有市場人士相信,只要舊主向聯交所以「引入背景能力雄厚」為由作解釋,便能順利過關進行配股。另外,為避免因《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而觸發強制全面收購要約,這類交易通常也會申請清洗豁免,豁免全面收購要約責任,在監管上存一定灰色地帶。
透過這種手法賣殼的股份,往後股價走勢非常波動。以阿里影業為例,雖然該股自馬雲入場後大升超過4.2倍,但復牌當日升幅一度由4倍收窄至1.8倍,復牌即撲入的散戶慘要坐艇。
至於同樣以此手法交接的英發國際(439,現稱光啟科學)當時走勢亦非常驚人,該股以0.08元發行16.7億股新股,及後股價在短短幾個月暴炒高至6.38元,但現已回落至3.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