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20年】冇錢冇藥醫患者:見死不救

【基金20年】冇錢冇藥醫
患者:見死不救

【本報訊】2005年,醫管局於公立醫院全面推行藥物名冊,多年來爭議聲不斷,因大部份昂貴治癌標靶藥,並不包括在內,造成「無錢無藥醫」的不公現象,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2000年成立「醫療專戶」以來,共協助逾3400多名病患者,合共籌得7100多萬元。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長遠而言,當局應取消藥物名冊。
記者:潘婉玲 攝影:麥超億、周子惇、張鼎和

目前,醫管局藥物名冊內,只包含十多種治癌標靶藥,當中部份納入撒瑪利亞基金的安全網內,病人若需申請資助,必先通過嚴格資產審查,往往出現病人治病致一貧如洗,才獲資助的情況。

52歲的Raymond,去年5月確診淋巴癌第4期,曾注射藥物名冊內的化療藥,惟兩個月後,醫生認為成效不彰,建議Raymond轉用自費的抗癌標靶藥,首次療程藥費高達十萬,由鋼琴教師轉職保安的Raymond,積蓄不多,最終須向親友借貸支付藥費。

Raymond自患癌後隨即停工,一家三口依靠任職教學助理的妻子,每月一萬多元過活。數月後,成效仍不理想,醫生再建議他用更貴的藥物,費用達36萬元,對生活已捉襟見肘的他們來說,絕對乃天文數字。Raymond曾打算申請當局的撒瑪利亞基金,無奈不符合要求,「醫生話要證明隻藥有明顯療效先申請到,點解連試都唔畀我試?」Raymond最終向蘋果基金求助,現時已完成一半療程,進展良好,「醫生話我嘅骨髓,已經可以生產血液,唔駛輸血喇!」連原本腫脹的雙腿亦已消腫。

臨床腫瘤科醫生陳亮祖解釋,標靶治療就是針對基因突變的蛋白細胞,緩減腫瘤生長速度,甚至令癌細胞凋謝,療效遠比傳統化療藥顯著,而且副作用亦大為減低,「化療令到病人作嘔作悶、甩頭髮同免疫力減低,標靶藥通常只會令皮膚發黑。」由於傳統化療藥對身體攻擊性強大,故一般進行6個療程後便要暫停,標靶藥則可連續服用9個月左右,再審視療效。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不少基層病患者,因為難以負擔昂貴的標靶藥,又申請不到醫管局資助,有末期肺癌病患者,曾申請關愛基金,卻限制多多,只能向其他團體求助,「關愛基金批核時有條件,就係一生人只能申請一次,批咗都只會提供6次注射,過咗6次,即使有療效都唔可以再申請。」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多年來皆促請當局,取消藥物名冊,「呢個完全係醫療系統嘅倒退!」郭批評,現時制度本末倒置,「係相當不近人情,政府態度係『你有錢咩?用晒先!我再資助你,結果佢真係用到一蚊都冇!』」郭又指,藥物名冊需時有更新,但過程冗長,不少癌症末期患者,等不到名冊更新便離世,「目前情況係『冇錢就冇藥醫』,佢其實係有藥醫,但係佢冇錢!」

醫療專戶(截至31/03/2015)
總撥款額:$71,843,253
受惠人數:3406人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 8688
傳真:2307 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 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goo.gl/eYKB89

蘋果基金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至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捐出1%盈利,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 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獻,有關善款將撥捐蘋果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