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情:冤情

醫護情:冤情

常看着病人痛哭,作為醫生,還是不能習以為常,如果是因病痛而哭,還是人之常情,哭完了,便和病人一起商量,如何面對現實,但有一些病人是因怨氣而哭,有些更是對醫生的怨氣。
曾有權威的醫學文獻指出,百分之八十五的慢性腰背痛是找不到真正原因,無從治本,只能作症狀治療,自然效果不彰,到處求醫,又眾說紛紜,更增病人困擾。我看過日本著名劇集「阿信的故事」,阿信傷了手,痛得難以工作,醫生找不到原因,硬說她沒事,家人也不體諒,「給說話她聽」,使她身心都受極大折磨,這種事情其實在現代社會一樣存在。
現今醫學對痛症治療已有極大進步,但仍有很多慢性痛症被診斷為「心理問題」,或有因工傷引起的個案被懷疑是「社會法律」因素所引致的「病」,當然有部份肯定是對,但個人覺得很多個案的診斷還是稍欠慎重,偶然讓病人蒙上不白之冤,變成怨氣之源。
有名病人因頸病花了幾十萬做手術,結果是頸部不能轉動,而且更痛,她怨氣來自往後的醫生,總是數說她不該隨便接受手術,卻又沒有提供治療的辦法。
醫生的英語是Physician,專長是學習和處理人類肉體的問題,對大部份醫生來說,心理診斷非其所長,對社會法律問題有深入研究的也不多,只因找不到肉體病因而妄加推斷,不如再認真檢驗病人的身體狀況。
但醫生也有他們的冤情,儘管醫學進步,還是有部份的痛症是現代醫學處理不了,醫生只能盡其所識,不偏不倚,但不一定可以讓所有人都覺得公平滿意。我們可以做的,是推廣痛症治療的新知識,讓醫學和病人的待遇一起及普遍地進步。

逢周一刊出

撰文:伊利沙伯醫院骨科顧問醫生錢炳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