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士殺到】
【本報訊】南韓昨日新增3宗中東呼吸綜合症(俗稱新沙士)個案,累積確診人數增至169人。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本港雖未出現新沙士個案,但切勿沾沾自喜,因公立醫院的感染控制措施不理想,以病房布簾最危險,通常每1至2個月才換洗1次,令簾上佈滿惡菌,如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隔兩個月才換洗
袁國勇昨於電台節目指,本港公院病房擠迫情況與南韓醫院不相伯仲,床與床之間相距1米,倘有新沙士病例入院,會有大爆發危機。他又指醫院中以布簾最危險,「好多醫護或病人都拉(布簾),例如老人家(在病床)用完便盆就拉開叫姑娘」,簾上佈滿惡菌,但卻每隔1至2個月才換洗1次;如院內有新沙士病人留醫,病毒沾在布簾上,就可造成更多感染。
袁又稱有數百名長者於今年初冬季流感高𥧌病逝,令他相當感觸,「每次有新疫症都要有即時測試劑、藥或疫苗,但都要向(外國)藥廠搖尾乞憐,要佢哋造呢啲嘢,因(疫症)係喺香港發生,唔係外國,好荒謬」。他認為本港需加強投資科研,其團隊已有多項成果,如一次過可檢驗40種不同病菌或病毒的快速測試、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的抗病毒藥等。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昨接受《蘋果》查詢時指,公院感染控制措施總有可改善之處,如布簾改用可拆除下半截的新款,方便更換;舊款布簾也會加密換洗。
另南韓昨新增3宗新確診個案,包括三星首爾醫院一名曾診治新沙士病人的醫生,及一名曾為新沙士病人照X光的建國大學醫院X光放射師,令確診人數增至169人;死亡人數維持25人,隔離人數減少1,162人。當地一名律師入稟控告政府於疫情初期無公佈受影響醫院名單,造成多人感染。至於泰國則無新增確診個案,維持1宗。本港過去一日有9宗懷疑個案,當中8人呈陰性,餘下1人至昨晚仍未有化驗結果。
■記者陳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