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上市10年 投資回報3倍

交行上市10年 投資回報3倍

【本報訊】明日(23日)為首隻內銀H股──交通銀行(3328)上市十周年,內銀股概念2005年首次誕生,可算是散戶最愛持有的板塊之一。本報統計,交行十年股價連股息累積回報約3倍,年回報14.5%,跑贏恒指及樓價升幅。有分析員相信,內銀股下個十年,估值可與歐美銀行看齊,市賬率有上升空間。
自2005年交行上市,為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來港上市揭開序幕。被認定為低風險投資的內銀股,多年來回報不俗,而且派息穩定。計及交行十年來的累積回報,所反映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4.5%(見表),對比反映樓價的中原指數(升9.8%)以及恒生指數(升6.6%)升幅,一隻內銀股已經足夠贏其他資產。

未來10年市賬率看升

內銀估值看重市賬率,星展唯高達中國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表示,現時內銀平均市賬率為1.1倍,考慮到不良貸款率未來數年最多達2%、股本回報率(ROE)維持15%增長,加上派息比率持續高企等因素,「今年平均市賬率升至1.2倍沒有懸念,長遠5年至10年市賬率可貼齊歐美銀行,約1.6倍水平」。
陳又表示,內銀改革陸續實行,如引入市場資本的混改制、存貸比率撤銷及利率自由化等;內部改革如分拆子公司及員工激勵機制等,對於內銀業務增長、提升生產力及加強企業管治等均有好處,相信國企中,交行、中行(3988)最受惠,而國企氛圍較重股份制銀行,如信行(998)及光行(6818)亦有幫助。
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內銀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內銀過去10年經歷暴利年代,金融機構競爭少,惟未來面對眾多不明朗因素,例如互聯網金融競爭加劇,盈利增長明顯會減慢,反而內險股如平保(2318),在低保險滲透率及國策長遠扶持下,未來十年更具前景。

記者:周家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