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港基金互認「7.1」啟動,業界勵兵秣馬準備入場。中銀香港(2388)及母公司中行(3988)計劃「南北兩邊」各選兩隻基金,「入紙」申請。恒生銀行(011)亦準備將共約4隻證監會認可基金,當中包括恒生H股ETF(2828),申請北上發售。
中銀附屬機構中銀香港資產管理行政總裁區景麟透露,擬將「中銀香港全天候中港股票基金」及「中銀香港全天候中國高息債券基金」,申請作北上「打頭陣」產品,目前兩隻基金的管理資產總值(AUM)合計21.4億元,但具體安排仍待計劃開動及監管審批。
中行旗下中銀基金管理,則計劃以「中銀持續增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及「中銀收益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作南下壓陣產品,兩基金AUM合計逾100億元人民幣;前者截至5月底計,1年投資回報率達165%。
中銀全球市場副總經理兼財資產品管理主管梁偉基估計,因應市場消化能力,料每間合規格基金公司,會挑選「約2、3隻」產品申請互認,首階段北上南下基金,每邊各有約20、30隻,發展步伐循序漸進,不會「一開始便用晒各3,000億(人幣)額度」。
恒生4基金欲申請北上
內地客戶承銷潛力驚人,區景麟表示,國內基金市場規模較香港大很多倍,「北上」前景尤為秀麗。參照滬港通發展軌迹,由出台至每日額度首次用爆,前後約半年時間,他相信基金互認啟動後約6個月,「參與度及認授性都可顯著提高」。
恒生執行董事馮孝忠亦透露,計劃以恒生投資兩隻ETF──恒生指數ETF(2833)及恒生H股ETF,連同兩隻場外形式買賣的認可基金──中企指數及債券基金,一併向中證監申請北上銷售。他期望未來2年,因基金互認帶動新資金入場,兩隻ETF成交額可增加約200億、300億元,目前其AUM合共達1,000億元。
記者: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