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方集:議員哽咽 與港人何干 - 張宗永

圓方集:議員哽咽 與港人何干 - 張宗永

有建制派議員因為沒有參與政改投票而落淚,作為一個普通小市民,我實在不明所以。讓我談一下這次政改方案投票的背景,今年6月18日星期四並不是甚麼重要日子。政改大家雖然爭辯了20個月,但由於後期中央態度强硬,議案不獲三分之二通過是意料中事,依民主派的說法,是毫無懸念。至於6.18這日子的原由?按基本法,第三任行政長官原來定在2007年通過普選產生,後來因為阿爺單方面將時間推後了10年,改為2017年,才出現這一次投票,基本上是阿爺的問題盤,6.18這日子沒有任何神聖可言。

建制派不懂議事規則

至於投票結果是記錄在案的「28票反對,8票讚成,0票棄權,33人沒有投票(潘兆平,在席無投票)」,抑或是中聯辦預計的「28票反對,41票贊成,1票棄權(曾鈺成)」,數字遊戲而已,對香港前途又有甚麼分別呢?建制派甩轆,朝好的方面想,議員們思想上縱使沒有個性,但至少行動上表現出自由意志;至於「等埋發叔」這將是香港歷史上的名句,則完全顯示建制議員同仇敵愾、守望相助的團隊精神。朝壞的方面想,我們這批建制派議員實在太窩囊,拿着納稅人6位數字的月薪(雖然很多要上繳黨),卻連議事章程也不讀熟,相對起來,像長毛、大嚿、毓民等搞事派議員更願意花心思研究議事廳內的可做與不可做,常常出最小的力量做出最大的收視率。
本文的主題:健鋒哥、葉劉為何哽咽,慧琼妹為何感內疚?我的答案離不開:一、三位行會會員被阿爺或特首責罵;二、被黨友篤背脊,心有不甘;三、做騷。
不論是哪個答案,都顯現出政治的骯髒和黑箱作業,作為小市民,我不會感動,只會憤慨。敢問一句,如果投票當日一如所料,建制派全體出席,41票贊成,但政改方案仍然因為不足三分之二票而被否決,議員會為此而傷心落淚嗎?但這才是香港的一等大事呢?至於說有負支持政改的市民、失去參與這歷史時刻云云,實在太言重了,指摘民主派常常不參與投票,倒不見得他們的支持者要他們票債票償。事件裏面真正telling的是:黃國健被記者提醒投票在進行中時表現出的茫然、葉劉對建制派黨鞭葉國謙的尊重、和勞聯潘兆平留在會議廳內卻沒有投票,可能因為潘曝光率低,連黨友也忘記了通知他。
我有很多建制派朋友為了爭取政改方案通過,出過很多力,我認識他們的為人,相信他們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真心相信這是給香港人爭取普選的一個機會。當然亦有些是很不願見到梁特首可以連任。

硬推政改 分化恐加深

政改上我的立場一直是騎牆派,但到最後,若我有機會投票我是會投棄權或反對的,我覺得這時硬推政改只會加深香港的分化,完全沒有必要將香港人的前途押在這一次的投票上。這次投票結果一如所料,只是最終一刻的過程出人意表,建制派議員臨陣離席,我覺得這只是枝節而已,議員後面對傳媒時流淚,不論是感懷身世抑或公關騷,實與港市民無干。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