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行山攝影父子兵

【專題籽】行山攝影父子兵

【專題籽:絕世好爸】
常聽說年輕人與父母都不懂互相溝通,代溝闊得像大海,但行山組合「山中遊子」成員黃智強(AM)卻和父親黃金成friend過打band,兩父子同樣愛攝影也愛行山,試過在大帽山偶遇看日出,試過把臂登台灣合歡山頂峯,合拍得讓人羨慕,難怪黃爸爸說:「他似足我年輕時的模樣!」

訪問前從AM口中得知:「我老竇行蹤好飄忽,好難約!」以為見面少關係難維繫?兩父子異口同聲:「不是,我們一家都是這樣,見面不多,但一聚首就有很多話題,我們像朋友更多於像父子。」AM愛行山愛攝影,相信或多或少也遺傳自父親,黃爸爸笑說:「我十幾歲便拍照,買了一整套相機,一機三鏡又閃燈,不比如今的他弱。」要知道當年相機沒現在般普及,有如此裝備已屬相當專業。「以前有拍攝風景,更會與幾個朋友夾錢請模特兒讓我們拍攝!」在旁的AM笑了笑,我也大讚黃爸爸的新潮。黃爸爸也愛行山:「我小時候是童軍領袖,自己行之餘,更會帶小隊員一起行山。我也像他一樣幾乎行盡香港所有山,很瘋狂。」雖然AM說行山和攝影都不完全受父親影響,但黃爸爸也笑着說:「他遺傳了我所有特質。」
「其實初初,我也不知老竇玩相機的,多年前談到有關拍照的話題,他才告訴我,還說有影幻燈片,很厲害。」AM笑說。不過最讓AM佩服的除了攝影,更是行山的經驗,「雖然自己也行了很多山,但我自覺基本功不太好,特別是一些野外常用的繩結,我怎樣學也不懂,老竇反而相當熟悉,教了我很多。」他還記起爸爸很小時候便已教過他「黑山白石光水氹」這些行山人必要懂得的知識,「老竇雖年紀不輕,但身手依舊敏捷,我覺得自己的無限體力也是遺傳自他,所以我真心覺得我老竇幾型!」AM更笑說:「有一年除夕,爸爸跟我和朋友一起行山看日出,朋友都說他很有型!」

兩父子相約同登台灣合歡山,黃爸爸笑說其實這機會他等了20年。

從山上偶遇 到相約上山

行山趣事多,AM說:「有次上大帽山看日出,突然見到一個好似老竇的身影,看真點,原來真是他!平時少見,卻竟然晨早在大帽山相遇!」黃爸爸答:「其實那次我早知你行山,我又下班了沒事做,便試試上來找你。」還有一次,黃爸爸突然深夜上山找AM,之後更去游早水,黃爸爸果然行蹤飄忽。「其實很開心,好像多了一個朋友,一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結果經多次「偶遇」,兩父子今年終於相約出遊台灣齊齊挑戰合歡山,「等了他廿年!」黃爸爸回想也顯得開心。「自己常常都會行外國的高山,所以都想和爸爸行一次。」兩父子旅行行山,真羨慕他倆感情之深。
「他起初是玩數碼相機的,我便跟他說,玩相機一定要從手動菲林機玩起,因菲林機不像數碼機般可隨時刪除,更要手動操作曝光,如此一來可以練習操作手感,二來也可鍛煉觀察力。」黃爸爸說。AM:「老竇對我拍照有一定影響,某程度是他讓我愛上菲林的效果和質感,我第一部相機也是他送給我的。」「那舊機他賣了,不過不緊要,相機就是要不停升級,而我現在用的這一部也是他『導』我買的。」說到兒子的作品,黃爸爸也是大讚:「他早已超過我的水平了,構圖很不錯,我特別喜歡他影大自然的作品,很有味道。」相反AM評爸爸的作品,則只暗笑說:「對焦準確,構圖優美……」「好『行』呀!」黃爸爸笑說。

AM說爸爸行蹤好飄忽,但不減父子情。

黃爸爸自言小時候行山跟AM一樣瘋狂,香港大部份山都有他的足迹。

雖不能完全看到黃爸爸的臉,但在AM鏡頭下卻捕捉了到父親的笑容。

黃爸爸的作品相當有氣勢,質素也相當不俗。

黃爸爸用數碼相機拍下兒子,甚有AM的拍攝風格,已分不清是誰影響誰了。

受父親說話影響,AM自此愛上菲林相片的效果和質感。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韓繼聰
攝影:鄧鴻欣
編輯:陳漢榮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