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無百日紅,但磚頭有價有市,經歷過大大小小的金融風暴和疫症打擊,香港樓市卻百毒不侵、越升越有,這與中國人愛買樓抗通脹的傳統觀念不無關係,過去多次樓市周期,要知樓價跌首先要經濟差、利息回升及供應多三重夾擊,單靠需求管理已證明非靈丹妙藥。
由2010年首推額外印花稅後,樓市頂多只靜了數個月便掉頭回升,每次出招的影響力越來越短,對上一次兩年前的樓按第六次逆周期措施和雙倍印花稅,在同年天璽開售提供印花稅回贈,便破解了招數,連最辣的的招數也擋不了樓價升幅,除非有核彈掉落地球。
香港作為全球最安全和自由度最高地區之一,華人文化聚集,無論海外大企業抑或內地暴發戶民企,都喜歡買番層樓,即使稅率再重,價值不會變成一張白紙,只要在有生之年層樓始終會升番,這在過去百年可以隨意找到例子。香港人買樓到90年代中期才普及化,以前多由大財團和富豪才買得起,中產出現便增加了市場需求,由租樓變為自置物業比比皆是,老樓入行廿多年,買樓長揸是致勝之道,何況短期陣痛港人忍得到,但未上車者每年增長以萬人計,長期供不應求便是買樓長勝的原因。
買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美國息口預期即使回升也不會那麼快速的情況底下,用家和投資客紛紛出擊,皆因為驚死執輸。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