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市民進行戶外活動無做足防曬措施,隨時曬傷皮膚。香港大學內科學系皮膚科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表示,市民不幸曬傷皮膚,切忌採用冰敷,隨時凍傷皮膚。宜用濕毛巾為皮膚降溫,再勤用護膚膏作保護,不應採用含美白或香料成份的產品如美白面膜,以免引起過敏反應。
記者:梁麗兒
陳俊彥表示,人體在烈日下曝曬,沒有採取防曬措施,包括塗防曬產品或撐傘,可於15至30分鐘內,曬傷表皮層及真皮層的皮膚細胞,引起皮膚變紅腫、灼熱或被針拮等痛楚,若曬死有關細胞,更會引致脫皮現象。
不少人誤解要即時冰敷或浸冰水,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可引致凍傷皮膚。最好為皮膚降溫方法是前往陰涼地方,如樹蔭下、室內或有冷氣地方,讓身體散熱。然後浸濕毛巾,不要完全扭乾,再放在曬傷患處上敷5至10分鐘。同時,為皮膚使用潤膚膏作保護,宜每日塗用4次,尤其開始脫皮並出現痕癢的皮膚,更需要滋潤。
由於曝曬後的皮膚已受傷,容易有過敏及受刺激,故選擇的潤膚膏,應避免含添加劑、香料、美白及再生肌膚等功能,以免引起發炎。最好帶凡士林的滋潤成份。另可考慮使用蘆薈為皮膚補濕,但對蘆薈過敏人士不宜。
部分人曬傷後會使用補濕面膜,陳俊彥表示,若面膜只含水潤或滋潤成份,或可減輕脫皮現象,但同時含其他添加劑,如美白成份,則可刺激已曬傷的皮膚,市民使用前要留意。另外,冰糖浸浴可急救皮膚毫無根據,更有機會引致塞毛孔及毛囊發炎。他提醒若曬傷皮膚出現水泡宜求醫,不應自行篤穿處理。長期暴曬可增加皮膚癌風險,市民要避免曬傷皮膚,最好做足防曬措施。
【急救曬傷皮膚貼士】
‧先到陰涼或室內地方
‧敷濕毛巾降溫
‧每日塗用潤膚膏4次
‧可用蘆薈為皮膚補濕,但蘆薈過敏人士不宜
‧可用只含滋潤或水潤成份的面膜
‧避免使用冰敷
‧避免用冰糖浸浴
資料來源:港大內科學系皮膚科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