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湯包子原來又喚灌漿饅頭──後者聽來有點「隆胸feel」。但大、小真有分別。
常吃的上海小籠包,講究小巧、皮薄、肉香、餡大、湯鮮,既燙嘴又捨不得讓它漏掉,吃來帶着痛苦的快感。小籠包有15摺、16摺,甚至18摺,手工精製。
也有30摺的,那是湯包。湯包比小籠包大些,而且更注重湯的味道,製作時除了肉餡,那後來轉化成湯汁的皮凍(用豬皮熬成的凍糕),就是精華。北宋之年市場上已有售的點心,著名產地在開封,有趣的是,湯包不但不能開封,稍有漏洞已不及格。
全國四大名點之一,「皮薄光潔,湯足如泉,濃而不膩,味厚鮮美」之餘,賣相也吸引,蒸熟的湯包單個以碗或盅上,外觀雪白晶瑩,幾近透明,湯汁飽滿,稍一動盪,吹彈得破,這柔嫩和嬌媚,就像尤物的乳房。但若僭建加工,會比較硬,不自然,沒資格與湯包媲美。豐腴的湯包,大家得用吸管啜吸裏頭的湯汁,好誇張。
台灣台東一家湯包店的老闆娘近日在網上爆紅,因為她賣的是湯包,衣着性感偶露她私人的「湯包」,益街坊,網友稱讚湯包口味一流,也不忘「胸狠老闆娘」丰姿綽約。
人家「賣什麼吆喝什麼」,她不着一字足以招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