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揭起兩代人爭民主的迥異做法。三子雙學隨運動發展,由合拍漸變隔閡。以去年8.31人大落閘為分水嶺,此前佔中三子為社會焦點所在,以商討日、全民投票等聚焦輿論,原定10月初「去飲」,卻在9月26日晚,學生衝入公民廣場、逾萬市民逼爆添美道聲援學生之時,於凌晨宣佈提早啟動佔中,惹來「騎劫」指控。
9.28警施放87枚催淚彈引爆民情,佔領行動終成真,金鐘、旺角、銅鑼灣及尖沙嘴各佔領區期間爆發不同類型衝突,黑道滲透、警暴四起,開始背離非暴力抗爭的初衷,三子憂心,不時以淚洗面。
學民街站遭警監視
10月中政改三人組與學聯五子對話,三子漸失話語權,兩代人越趨疏離。戴耀廷、陳健民周後復課,及後提出自首退場,雙學表明不跟隨。11月底,在三子反對下,雙學號召行動升級包圍政總,雙方關係跌至冰點。其後雙學承認失敗、鞠躬道歉同日,學民發起無限期絕食,仍換不來中央港府派人再次對話。
歷時79天的佔領行動隨警方強硬清場告終,大專界更出現退聯潮,港大、理大、浸大及城大相繼通過公投退出學聯,變相懲罰學聯在傘運中的「失敗」。羅冠聰接任學聯新一屆秘書長,稱任內期待與本土派和解,並希望改革學聯體制。
周庭、劉貳龍及黎汶洛先後辭任學民發言人,絕食者之一黃子悅頂上成新任發言人。而戴耀廷受港大捐款風波困擾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