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20年黎智英:賣《蘋果》一世做契弟

愛恨20年
黎智英:賣《蘋果》一世做契弟

「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每一啖《蘋果》,是踢爆權貴醜聞的禁果、是緊貼民生脈搏的生果,也是牛鬼蛇神口中的毒果。自95年創刊以來,《蘋果》無懼封殺,走過輝煌,不斷犯錯、不斷改過,毋忘公義,也愛市場,在讀者笑罵聲中,走進第二個10年。20周年,我們訪問了《蘋果》創辦人、開國功臣、讀者,甚至曾是本報的「仇家」,分享眾人心裏的《蘋果》。

雨傘運動以後,黎智英辭去壹傳媒主席及《蘋果日報》社長所有職務,希望盡量不要讓他的政治取態牽引報紙走向。「我覺得巿場是更需要《蘋果日報》,但不等於說《蘋果日報》要走到極端立場」。他知道自己是個比較激進的人,要與《蘋果》區分,報紙今後應走中間路線,以免被邊緣化。

「同事憑良知操守做嘢」

「若邊緣化了,看我們報紙也是同樣信念的人,那麼,you are preaching to the converted,向同樣價值觀的人講嘢,你對社會的用處好細」。
「會不會令人覺得你轉軚?」記者問。
「我自己是沒辦法轉軚的,我覺得不是轉軚」。他辭職是因為覺得自己行得太前,若自己的傳媒變了自己的聲音是不健康,因為傳媒是社會的聲音。
現時香港政治形勢影響《蘋果》廣告,社會走向保守,黎智英說今後報紙生存與向前行既靠員工也看廣告。「你們的同事,今日沛敏(總編輯陳沛敏)好,Dee哥(社長葉一堅)好,會拿着他們的良知、操守及價值觀去做嘢,做到幾時會冇得做,他們會話我知,或者我真是蝕到冇辦法再蝕,咪冇辦法囉。或者廣告斬晒,現在好多廣告已是embargo,以後任何廣告都不來,咁咪冇得做囉。」
「經歷《台蘋》賣盤那件事,最初賣最後又不賣,讀者與同事都好想問黎生一句:你是不是真的不會賣(香港)《蘋果》呢?」記者問。
「我絕對不會賣,我講了不會賣就不會賣,《台蘋》那事,是因為我搞電視,別人有眼看到的,我搞電視搞了3年都無牌,都上不到個頻道,我賣咗之後3日便上到,你看到那個政治迫害是幾大,一個民主的地方,有個咁大政治迫害,我還有甚麼,吓,我意興闌珊呀我」。
「那香港呢?」
「香港絕對不會賣,我怎可能賣箒,我賣了一世做契弟,我需要那些錢來做契弟咩?我又不是冇得食,我冇得食都不會做契弟啦,我咪去打工囉」。

「港人不會放棄民主」

爭取民主是長遠的事業,「若果報紙要轉軚,要舔大陸,我寧可不做,即使所有巿民都要舔大陸,我們唯一不舔,我會堅持做覺得對的事情。你說,我們沒有了黎智英,報紙到底會不會不一樣呢?不會冇咗我,到底我最後都是老闆來的,如果走到完全好似其他傳媒咁做,我自己睇唔過眼,無奈之中,可能我都會執咗佢,或者唔做都唔定喎,但這機會少到無可再少,我不相信香港人會放棄爭取民主,更唔相信我們夥計會放棄爭取民主」。
■記者冼麗婷

蘋果20年 企硬我敢言
http://20.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