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政改 京從幕後走到幕前

三次政改 京從幕後走到幕前

【本報訊】回歸後特區三次政改有得有失,2005年時任特首曾蔭權啟動首次政改,但沒回應港人對普選時間表的訴求而被否決;2010年曾捲土重來,在民主黨與中央談判後反勝一仗。今次中央作8.31決定,泛民拒轉軚,港府再嘗敗局。
曾三次參與政改的民主黨單仲偕指,北京在三次政改中的角色一直無變,今次卻明顯由幕後走到幕前,多番主動與泛民會面,卻因企硬落閘不讓步令政改敗局告終。
曾蔭權05年提出的方案,旨在改革07年特首選舉及08年立法會選舉,卻沒回應對普選時間表的呼聲。當時盛傳港府有意從泛民撬6票促成政改,但泛民成功綑綁時任會計界議員譚香文等6人,令回歸後首次政改鎩羽而歸,時任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漏夜開記者會,斥反對派要承擔後果。

京官數度南下會泛民

2010年港府捲土重來,提出改革2012年特首和立會選舉的方案,曾蔭權帶領問責官員落區「起錨」,泛民分為兩路,公民黨及社民連等發起五區總辭變相公投抗爭,民主黨及民協等溫和派則主張談判達成共識,並曾到中聯辦談判。表決前中央突讓步接納民主黨提出的一人兩票、又名「超級區議會」方案,在民主黨及民協支持下,特區歷史性地通過政改,民主黨從此被激進派狙擊。
今次政改擔大旗者變為林鄭月娥領導的三人組,但特首梁振英不時介入,京官更數度南下與泛民會面,去年4月全體立會議員獲安排訪上海、李飛兩度到深圳,但最終27位泛民無一轉軚,萬料不到的卻是建制派蝦碌收場。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