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落閘觸發雨傘運動政改拉鋸兩年撕裂香港

京官落閘觸發雨傘運動
政改拉鋸兩年撕裂香港

【後政改時代】
【本報訊】自人大定下8.31框架落閘後,香港彷彿分裂成兩個平行時空:數以十萬計市民連月佔領港九要塞,泛民以全面不合作運動癱瘓議會,堅拒袋住先;另一邊廂京官堅持人大決定不可撼動,港府由「有商有量」變「一錘定音」,以銀彈或明或暗製造民意,惟軟硬兼施也未能逼使港人屈服。歷時近兩年的政改拉鋸戰,昨在立法會否決方案下暫告一段落。
記者:朱雋穎 鄭啟源

周融 吳秋北 顛倒黑白

歷時近兩年的政改拉鋸戰,建制派成立保普選大聯盟,與泛民爭取真普選聲音打對台。大聯盟兩「悍將」資深傳媒人周融及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屢發表出位言論。

周融

解讀民調輸打贏要

2013年周融透過成立「幫港出聲」,以非政治組織角色反佔中,聲言「我哋係正,佢哋(佔中)係邪!」最為人汗顏是他對民調的獨特解讀。他近期回應3間大學滾動民調,政改方案跌至新低時,批評民調只抽樣1,000人調查,質疑可否代表全港700萬人;但幫港出聲民調訪問901人,有六成支持政改,則認為夠代表性,支持通過政改是大多數。周的雙重標準也適用「保普選反佔中」及「保普選反暴力」大聯盟的簽名行動。他曾公開批評港大民研6.22民間公投「想做到個數幾大,都做得到」,質疑88萬人參與公投有水份。但大聯盟先後3次簽名運動均爆「造數」醜聞,他卻稱可成為「指標」。
大聯盟另一發言人吳秋北更扭曲事實,去年大聯盟發起8.17撐普選遊行,有參加者「誠實」以普通話回答記者,來港目的是「鳩嗚(購物)」,被多間傳媒踢爆最少10個親中團體派錢招攬參加者。吳秋北事後反指傳媒報道移花接木,周融為其解圍,辯稱移花接木引述涉事團體的說法。兩人言論衝擊港人認知底線,成為網民笑柄,種下顛倒黑白的種子。
政改方案昨在大部份建制派意外離場下,一如所料的被否決,場外的周融帶頭高呼票債票償,更說保普選工作最少要再做「十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