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莉向富人宣戰(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希拉莉向富人宣戰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還有差不多一年半才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日子,各路人馬已按捺不住紛紛表態參選。當中又以共和黨方面最熱鬧,已有差不多十人宣佈參選,熱門的Jeb Bush(杰布布殊)剛在前幾天正式宣佈角逐;其他早早宣佈的還有參議員Marco Rubio、Rand Paul、大亨Donald Trump、和一二年大選未能出線的保守派核心分子Mike Huckabee等。民主黨方面大熱門仍然是前第一夫人希拉莉,其他還有兩、三個不見經傳的人宣佈角逐,可大家都不當他們一回事,也看不到有另一個奧巴馬那樣的黑馬。
在一眾宣佈出馬角逐的人中,不得不說還是希拉莉最像樣,最pro,也最清楚自己的政治位置。上星期六她在紐約發表的參選演說就為公眾以至傳媒帶來驚喜,既有gimmick也有實質,既有歷史傳承又有夢想,不會比奧巴馬07年的參選演說遜色,可說來了一次rebranding。
Flashback到2007年春天,奧巴馬這位黑旋風當年選擇在伊利諾伊州首府春田市(Springfield)的州議會外空地發表參選演說,那兒正是150多年前林肯宣佈參選的地方,其後他解放黑奴,成為讓有色人種逐步取得平等地位的偉大領袖。奧巴馬選在春田市宣佈參選,一方面是站在林肯這個巨人的肩上,讓大家知道他是林肯勳業的繼承人;另一方面也是要讓選民、國民知道他跟林肯一樣,敢於有理想,敢於求變。

以小羅斯福作楷模

希拉莉當然不能再借助林肯,她在演說中找來的patron saint是推動新政的小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或FDR)。對現代民主黨人來說,FDR是他們的icon,他不但以新政(New Deal)克服了經濟大蕭條,改變了國家的面貌;他還一手帶領美國參與反納粹、反法西斯戰爭,最終令美國成為傲視全球的超級強國。可以說,在FDR手上,美國內政、外交都有飛躍的進步,一般美國民眾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安定與優越感,跟大蕭條年代的悲苦形成強烈對比。希拉莉找FDR作楷模,特地在Roosevelt Island發表演說,引用他four freedoms說法為自己定位及激勵人心實在正常不過,也非常恰當。
事實上08年金融海嘯的破壞及後遺症雖已逐步過去,但國民生活還未有明顯好轉,那份自信心及can do信念還未完全恢復,像30年代大蕭條的悲觀情緒也未過去。要振奮精神,讓美國人重建信心,希拉莉找FDR「機會均等、防止少數人特權」的教誨來鼓舞選民、公眾實在高明。
最教人刮目相看的是她特別提出要打破過去30年那種傾向有錢階層、企業精英的經濟、財政策略,那種只讓5%高收入人士得益的政策。希拉莉在演說中強調,事實證明5%人的收入大幅增長並沒有惠及其他95%的國民,只是令貧富差距拉大。她提議調整稅務結構以至徵稅方法以落實這方面的戰鬥,令95%人真正從經濟成長得益。換言之,希拉莉打着的是扭轉貧富兩極化的旗幟,是progressive、民粹的旗幟,是跟共和黨主流最不同的一套策略。
這樣的策略不但令她形象鮮明,不但令她洗脫跟華爾街過從甚密的嫌疑,更令她跟反貧富懸殊的社會潮流相配合。相比共和黨候選人一味減稅明益大企業及富裕階層,希拉莉顯得更突出。
共和黨人包括大熱門杰布布殊如何回應當然要拭目以待,但從第一輪交鋒來看,希拉莉顯然勝了一仗,成功洗脫了華盛頓老油條的味道。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