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跟一眾建制派議員在政改決議案的發言只覺老天爺對香港人開了一個相當殘酷的「玩笑」。這些從香港前途問題出現之後一直對民主不聞不問的人,這些不時在爭取普選問題上拖市民後腿的人,這些經常高喊「要飯票不要選票」的人,今天在立法會議事堂內居然口口聲聲以民主、普選捍衞者自居,大言不慚的說要為五百萬選民爭取他們的普選權,並且批評決意否決方案的民主派議員是民主殺手,要他們「票債票償」。事實如此被混淆,歷史如此被顛倒扭曲,這怎不是上天對市民開的殘酷玩笑!
先看歷史。從中英談判到現在三十多年來,不管是回歸前的港英政府以至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大部份時間都是在拖延民主發展,例外的只有末代港督彭定康。回歸後的情況更糟,三任特首中董建華根本無心無意無力搞政改,曾蔭權稍好一點爭取到一個普選時間表,但跟市民的期望仍有距離。梁振英則乾脆把政改變成政治鬥爭的機會,大搞社會分化,挑動不同團體及階層的矛盾。現在林鄭月娥居然好意思在立法會擺出一副政府全力為市民爭取民主的模樣,實在荒謬可笑。
建制派是民主攔路虎
建制派特別是親中政團更是惡績昭彰,更是香港民主的攔路虎。在草擬基本法的時候,他們為了捍衞北京當權者的利益及權力,全力支持最保守、最反動的政制方案,並且不斷跟爭取加快民主化步伐的市民針鋒相對,以顯示對北京主子的順從。回歸以後,他們變成當權者更是一心一意維護北京的利益,捍衞大商家的利益,置一般市民的權利與自由於不顧,視市民的普選權利為兒戲,這從他們堅持為二十三條立法、堅決否定○七○八雙普選可見一斑。以這樣的往績及歷史,他們居然厚着臉皮說自己為五百萬選民權利打拼,這些親中政棍的表現怎不令人「未食嘔兩碗」!
從現實來看,林鄭跟建制派議員硬銷的政改方案根本不是在推進民主,根本沒有真正讓市民擁有普選權利,它根本是有害的假貨,甚至是令香港沉淪的陷阱。首先,普選的根本或核心是讓人民當家作主,讓人民享有選擇權,並透過手上的一票體現自己的意志。可根據政府的政改方案,當家作主的是北京當權者及香港的權貴及親中政團。他們透過提名委員會這個小圈子操控提名過程,篩走任何不屬意、不聽話的候選人,令不同意見、想法的人永遠在野,永遠不能角逐特首。而五百萬選民則只能在小圈小權貴篩選的名單中作選擇,為小圈子欽點的候選人「抬轎」,把他們從小圈子特首變成「眾望所歸」。這根本是在扼殺市民的選擇權,根本是在否定市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拿這樣的偽普選真篩選方案上台還自誇為五百萬選民的普選權打拼,他們想騙誰呢?難道他們以為市民都瞎了眼麼!
英國名相邱吉爾說,民主的真諦是「讓平民百姓走進小小的投票間,用小小的鉛筆在選票上畫上記號,選出自己的代表。」(At the bottom of all the tributes paid to democracy is the little man, walking into the little booth, with a little pencil, making a little cross on a little bit of paper.)二戰剛過,英國平民百姓以小小鉛筆在選票上畫上記號,把邱吉爾攆下台,而邱吉爾則坦然接受選民的選擇。可今次政改方案政府卻在那張「選票」上做手腳,規定大家只能在梁振英、葉劉淑儀、董建華之流選一個,這跟民主的真諦相距十萬八千里,根本沒有讓市民有真選擇。市民、泛民怎麼可能接受呢!
未來一、兩天,政府官員、建制派及親中政團議員肯定還會發出種種奇談謬論,把自己打扮成民主鬥士,把反對政改方案的市民、泛民抹黑、醜化。但我們不必氣餒,更不必哀傷。今次政改方案絕不是真正的普選,帶來的絕不是國際公認的民主政制,否決它既是理所當然,也是責無旁貸。甚麼時候我們居然連對假普選說不的勇氣也沒有才是真正的墮落,才是在親手扼殺民主。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