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打造商業區 200萬平方米媲美中環

洪水橋打造商業區 
200萬平方米媲美中環

【本報訊】政府昨展開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三階段公眾諮詢,佔地714公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擬建約6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當中約3萬個為公屋及居屋單位。
政府更計劃將洪水橋打造成為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新發展區商業用途包括辦公室、酒店及零售,總樓面面積多達200萬平方米,規模相等於現時中環甲級寫字樓商業總面面積,總共可提供15萬個就業機會。洪水橋新發展區昨開始諮詢公眾,至今年9月結束。發展局修訂新發展區的界線,由826公頃減至714公頃。

將拆五非原居民鄉村

雖然縮減發展規模,但當局增加地積比率,令可建的公私營住宅單位維持在60,100個,當中公屋及居屋分別為21,300及9,500個單位,主要分佈在天水圍以北,以及擬建的西鐵洪水橋站附近,可住21.5萬人。
根據最新規劃方案,擬建的西鐵洪水橋站附近一帶將成為市中心,興建大型購物商場、辦公室及4間酒店,另有區域廣場及市鎮公園。但政府發展洪水橋只會保留17條原居民村落,鄰近洪水橋站的5條非原居民鄉村,包括奕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埗路尾村及沙洲里二村,共涉及約1,500多座構建物將單位夷為平地。
發展局發言人解釋,已盡量保留發展成熟的鄉村,拆村是因為受影響村落在洪水橋站附近一帶,「唔係考慮原居民定非原居民」。
政府更罕有在規劃階段就提出補償及安置方案,當局已經在新發展區的洪福邨旁,預留一幅可以興建1,800個公屋單位的土地,供受拆村影響的村民原區上樓,或可選擇獲特惠賠償。政府預計首批居民可於2024年入伙。
即將被滅村的奕園村村代表何開發直斥發展計劃歧視非原居民,「安排上樓有乜意思,又要資產同入息審查,政府所謂諮詢都係整色整水」。他指村民要求不遷不拆,或政府協助村民重建,否則不排除提出司法覆核。
■記者譚靜雯

蘋果20年 企硬我敢言
http://20.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