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源於對私產的捍衞(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 李兆富

自由民主源於對私產的捍衞
(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 李兆富

八百年前的6月15日,英王約翰在貴族壓力下,簽署了《大憲章》(Magna Carta)。現世評論都說這份文獻確立了法治和自由民主的基礎。
事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話說約翰的兄長獅心王理查,也就是那位帶領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差點從穆斯林傳奇薩拉丁(Saladin)手上取回耶路撒冷的國王,令英國元氣大損。約翰繼位,沒有休養生息,反而對貴族繼續苛徵重稅,令貴族覺得長此下去不是辦法,結果揭竿起義,約翰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要和貴族調解,簽下這份協議,承諾王室不得隨意犯害財產。
八百年前,擁有財產的不是庶民。不過,毫無疑問也是因為這次事件,削弱了統治者的絕對權力。要知道,中古時代的歐洲,君權神授是不可動搖的信念。也可以說,就是因為這個中世紀的一次大震盪,將至高無上的王權政治打開了一個缺口,再加上往後的連串事件,一步一步地將文明由古代接連到現代。此外,英王在貴族的壓力下簽署《大憲章》的同時,歐洲不同的地方也有類似的上層革命。從宏觀的歷史看來,當年的事件並非單一偶發現象,而是一個時代轉變的象徵。

政治轉變由有產階級發動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種由上而下的政治轉變,歷時雖然漫長,但演變出來的政治結構的生命力也更強、更穩定。還有一點,就是由二十世紀政治學家Barrington Moore Jr提出的,就是這種轉變的過程相對地更少暴力,結果出來的政權也更尊重產權和自由的精神。
事實上,歐洲由中古邁向文明的過程,經歷了好幾百年,其間進三退二,好不容易才發展出今天的自由民主政制。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想說人家洋人用了好多世紀才達到今天的自由民主,所以我們可以慢慢的等。不。我的理解是既然這一套制度可以歷久常新,當中總有可取之處,我們不去好好學習才是真正笨到不得了。
究竟洋人的自由民主發展史,給了我們甚麼啟示?一,民主自由說到底還是為了捍衞私有產權、個人利益。十九世紀才冒起的共產主義,基本上是反民主,可惜這套剝奪個人產權的政治主張,在十九和二十世紀騎劫了自由民主政制,帶來的禍害不用我多解釋。二,政治的轉變,總是由有產階級發動的,就算是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又或者美國獨立戰爭,當中最主力的社會運動家,其實都是一群有資產的經濟貴族。無產階級政變,對不起,從來都是政治的美麗謊言。
在東方世界,為甚麼沒有發生像歐洲般的資產階級抬頭,推翻政治階級專政呢?在中國的大歷史當中,統治階層除了政治的貴族,還有一群官僚以及經濟利益,這些經濟利益壟斷和政治階層,關係又密不可分。事實上,由二千多年前開始鹽、鐵、酒、鑄錢等,理論上都是統治者的專利,但經濟官僚從中取利,和諧地佔據了不少經濟利益。當然,統治者和經濟官僚偶有矛盾,角力也互有輸贏,甚至會出現改朝換代的結局,但遊戲規則一直不變,是為「超穩定結構」,而相類似的關係,今天仍然存在,更有不少人認為,這種關係是最合乎國情和民族性,所以一黨專政和那種黨指揮槍、筆和銀行的制度,有其存在的理性。
究竟自由民主政制,會否遍地開花,我想重點之一是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是否可以得到確立。中國的帝制結束在百多年前,其間又歷兩次大戰和內戰,從大歷史的角度,根本未有足夠時間去演變出真正的結構性轉變。與此同時,專制的意識形態,也會從時代的轉變中,吸納某些有利延續其權力和控制的管治方法,例如福利社會和經濟干預。當然,要是相信這些意識形態最終會更優勝於自由民主政制的人,就會說這是文明的越級演變。可是,我們必須緊記,專政、福利和經濟干預式管治的結構,嚴格來說未經時間洗禮,也就是說untested,所以對這種制度充滿絕對信心者,其實有一定程度上的一廂情願。
當然,也有人會說,洋人的自由民主,最終也演變成福利社會,還不是殊途同歸嗎?無錯,洋人的政府,在二十世紀都紛紛因為福利主義而走上不可持續發展之路,甚至面臨破產。可是,雖然私產被各地政權以財技剝削,但在自由的空間,也有人會想出以技術方法,去捍衞自由的基石。話說大概十年前,網上有個叫Nick Szabo的人,有人說他就是Bitcoin的開發者Satoshi Nakamoto,寫了多篇關於古代合約法和記賬制度的文章,而這一套建立於普通法和自由市場的制度,也就是今天像Bitcoin等數碼貨幣(Cryptocurrency)的無政府主義政治哲學基礎。
我不知道文明正在向哪一個方向發展,但樂觀地去想,過去幾百年的歷史,都朝向自由的,我主觀地希望未來也是一樣。
延伸閱讀:Inside the Mind of the Man Who Could Be Bitcoin's Creator( http://bit.ly/1dKhhZ4)

李兆富
獨立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