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800元按指示將身份證放公廁 求職者 被騙財兼失私隱

為800元按指示將身份證放公廁 
求職者 被騙財兼失私隱

【本報訊】又到求職季節,警方在今年首4個月接獲11宗求職騙案,比去年同期激增兩倍六,共被騙逾30萬元。警方更發現部份受害者不但被騙金錢,更被騙個人資料,不排除被用作犯案工具。有網上應徵秘書者答應以800元出售個人資料,事主按指示將身份證等重要證件放於公廁傷殘廁格內,結果騙徒得手後去如黃鶴。
記者:謝明明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警司鮑兆銘表示,今年首4個月警方接獲11宗求職騙案,比去年同期的3宗激增266%,11名受害人年齡介乎16至46歲,共被騙逾30萬元。其中今年首4個月涉及網上求職騙案有4宗,比去年同期的1宗升3倍,4名受害人年齡介乎12至20歲。

戶口或被用作洗黑錢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署理總督察范珮璧指出,近年警方發現騙徒不但騙財,甚至騙取受害人個人資料,去年有騙徒在網上應徵秘書及速遞員,事主應徵秘書,但騙徒聲稱已招聘了人,反游說事主以800元售賣個人資料。事主答應,將身份證正本及住址證明等個人資料交予騙徒聘請的速遞員,並按指示將事主的個人資料放於公廁傷殘廁格內,聲稱幾小時後到該殘廁取回資料及報酬,結果騙徒去如黃鶴,事主及速遞員不但未獲報酬,事主更失去身份證等重要個人資料。
警方關注騙徒騙取受害人個人資料,不排除被用作犯案工具。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楊曉彤稱,今年2月有騙徒在網上招聘買手購買點數卡,聲稱每次給予50至80元報酬,騙徒要求事主提供銀行戶口號碼,分多次存入合共960元,再叫事主代買900元點數卡,交易後將餘款60元存入另一戶口。事主其後並無收到報酬,始知受騙。
楊指出,不排除事主戶口會被用作犯案工具,如洗黑錢。警方調查發現,事主將餘款存入的戶口屬於其他人士,相信在不知情下被騙徒利用犯案。
青協督導主任陳文浩指,近年有人網上招聘打手,在社交媒體畀「like」或寫好評,他提醒青少年勿為搵快錢而接受這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