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點解要參加香港小姐? - 利世民

利字當頭:點解要參加香港小姐? - 利世民

是咁的,上星期,大台有個香港小姐的面試。網上最先瘋傳的,是一眾佳麗的玉照。厚道點說,眾佳麗各有特色,不好比較;但個人總是覺得,或許是亞視倒台,本來參選亞姐的都被迫要到大台去,所以也傾側了今次選美的平衡點。諸事八卦的我,平日不會留意娛樂新聞,但因為facebook洗版,也忍不住手抽了一把水:「我竟然聯想到政治選舉……一樣都係點都揀唔落手。」
殊不知,有讀者回應道:「等睇你點講劍橋法律畢業生都揀唔落手。」嘩,我今次真的誤判,看漏了眼。原來參賽者當中,有個去年才畢業於劍橋法律系,好Pure好True的DGS十優生。從Like數看來,比賽未開始,這位女狀元已經贏了七條街。
不知為何,忽想起了朋友袁彌明。我認識的朋友當中,唯一她參加過港姐。究竟她會怎樣評論這個現象?假如當年有網媒有社交平台,當今貴為人民力量主席,又會否選擇參加小圈子玩意?話說民間選美活動,始於十九世紀,但要到在1920年代,才被美國的資本家發揚光大作促銷的奇招。香港也有工展會小姐,而大台也是看準了這個活動的效用,多年來不斷食老本。今天有互聯網有社交媒體,到處都是女神,選美要成為城中話題,就只有向兩極發展,不是陳凱琳,就是重口味。
另外,我發現過去幾年的港姐,樣貌最最出眾的,幾乎都是來自加拿大溫哥華。八、九十年代,港人中最精英的,不少都移民到溫哥華;這族人的第二代,尤其是樣貌娟好的女子,回流香港最快上位的途徑,莫過於參選港姐。到後過渡期,要走的人都已經走了,留下來的精英,除曾蔭權、梁振英,卻不約而同都將子女送到英國。說不定,新一代的精英,都是英國幫。
英國幫和加拿大幫有分別嗎?我不知道。但堂堂一名劍橋法律系精英畢業生為何要參選港姐,孫柏文倒提出了一個觀點,叫「徐子淇現象」。記得有本叫《How to Marry Money》的小書,作者是Kevin Doyle,一眾佳麗可會趕快到Amazon去訂購一本?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