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氣溫37℃渠蓋煎熟蝦碌市民買海鮮宜冰袋盛載免變壞

蘋果生活:
氣溫37℃渠蓋煎熟蝦碌
市民買海鮮宜冰袋盛載免變壞

【本報訊】台灣網絡瘋傳一張疑因天氣太熱令生蝦變熟蝦的相片,成為網絡熱話,本港氣溫昨創今年新高,《蘋果》記者在酷熱天氣警告下嘗試在街上「乾煎蝦碌」,不出10分鐘蝦殼已略為變色,約一個小時成功用渠蓋將蝦碌「煎」至七、八成熟。學者指蝦類和牛肉等均含豐富蛋白質,較易變熟,建議市民購買海鮮時以冰袋盛載以免食物太快變壞。
記者:鍾雅宜

將軍澳區昨室外氣溫達37.3℃(右圖),《蘋果》記者將蝦放在鐵渠蓋上約一小時後,已有七、八成熟。

熱浪襲港,天文台昨錄得最高氣溫為34℃,創下今年最高紀錄,部份地區溫度更高,昨午12時45分天文台更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為測試酷熱天氣有多熱,記者中午12時半於將軍澳戶外,分別在石屎地及坑渠蓋嘗試憑自然熱力煮雞蛋、牛肉和蝦,其中以金屬造的渠蓋煎蝦效果最明顯。
測試進行時,將軍澳戶外氣溫逾37°C,記者先在石屎地煎蝦碌,效果不算明顯,約半小時後,只有蝦腳和蝦鬚輕微變色,約2小時後蝦碌外殼顏色變深,但尚未變紅;但當改於鐵渠蓋「煎蝦」,不出10分鐘已有部份蝦肉變成橙紅色,乾煎20分鐘後,蝦隻已處於半熟狀態,而約一個小時後,整隻大蝦幾乎有七、八成熟。
至於牛肉,由於較為薄身,即使放在石屎地面上,「乾煎」約20分鐘已達半熟狀態;改用鐵板「煎肥牛」則更快熟,約20分鐘後已幾乎全熟。記者亦嘗試在石屎地上煎太陽蛋,未能成功,蛋黃和蛋白煎煮約15分鐘均未見有變熟迹象;但放在坑渠蓋測試時,蛋黃約20分鐘已處於半熟狀態,但蛋白則仍呈液態狀。

昨天氣酷熱,外籍女士穿上露臍裝及短褲示人。陳奕釗攝

蛋白質60℃變熟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方麗影稱,牛肉、海鮮和蛋類均含豐富蛋白質,蛋白質一般遇熱至60至70℃時,便會開始「轉性」,即由生變熟,較脂肪等成份更快變熟,故有機會出現在烈日下「曬」熟食物的情況,她指由於鐵板傳熱和散熱較快,亦令它較容易「煮熟」食物。
她指近日天氣炎熱,市民購買食物後應盡快返回室內,不應讓肉類或海鮮長時間暴露在室外,建議可以冰袋盛載海鮮,或購買肉類後,如並非立即食用,可將其切成多份冷藏在冰箱內,每次只將需要食用的肉類解凍,以免肉類因重複解凍令肉汁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