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籽】賣老實講人情 劏車場求生記

【汽車籽】賣老實講人情 劏車場求生記

【汽車籽:軸芯人物】
有甚麼地方打開門口,攞正牌做生意,你都未必夠膽幫襯,劏車場必是其一。不怕捱罵,也怕被人劏到一頸血(當然指荷包)!元朗錦田車場處處,旁人眼中的三山五嶽,經營了15年的雷記老闆娘阿芳則高聲疾呼:「𠵱家講求服務態度,要賣老實講人情㗎。」求生就要求變,阿芳由一無所知,到現在日日同客人講數報價,「為咗搵餐飯食,唔識都要學到識啦!」

一件東西是草還是寶,往往視乎觀點與角度;在元朗錦田一帶,四處都是垃圾崗般的廢車場,也是很多車主的尋寶地。經過錦上路無數次,從未提起勇氣一探究竟,只知感覺既有趣又神秘的劏車場是以買賣二手零件為主,而且經常被人認定為惡人多、騙人更多,訪問自然少之又少。

36歲的阿芳在錦田土生土長,對開劏車場也有幫助,起碼不會有陀地來搞事。

由破壞到建設

吳太(阿芳)兩公婆由做餐廳相識,到1996年齊齊轉行做劏車場,直至2000年決定自己做老闆,租了三萬幾呎地方開劏車場,開店時只得十部車,阿芳笑言因為嫁雞隨雞才願意入行。被不少車迷標籤為專劏Benz的雷記,當年一開舖已決定只劏歐洲車,「地方唔多,要做得專,日本車好難做,件價平水位少,雜牌雜廠出品又多,好難競爭。」以前只做劏車買賣二手零件,間中把車出口往南非、澳洲及泰國等地,現在卻有齊維修翻新及噴油服務,「好彩識到一班有見地有學識嘅朋友,教我哋轉型,兼做翻新,一係方便車主,二係以前經常介紹車主去第二度裝嵌,不如自己賺埋。」
2006年多租一塊約五萬呎的地方設置工場及噴油房,如今共有七名員工,估計有六百多部車,由只懂劏車搞破壞,到兼做翻新搞建設維繫客人,幫PTU機動部隊翻新裝甲車更是威水史之一。「五年前,有位警官嚟到講:『既然你哋可以修理燒爛咗嘅Benz,不如幫手翻新裝甲車啦。』起初唔知點好,但啲工程師朋友都叫我照接嚟做,結果四十日就完工,PTU仲頒咗張感謝狀,好開心。」

阿芳自言收藏了最多長陣limousine,這部28呎長的佳士拿實在誇張。

李安便是租了這部從南非買入的1935年Ford V8來拍攝《色,戒》。

有用的泵把拆除後便如曬鹹魚般放在屋頂。

科技發達 邊有得呃

決心轉型,除了營運模式改變,還有態度,「打工心態係搵搵搵!冇咪冇囉!𠵱家會覺得如果語氣好啲,錢係落自己袋。態度好,客就會回頭,一傳十,十傳百,努力維繫先長做長有。有啲件香港冇,仲會打電話返大陸幫手搵,盡量滿足佢哋。」更重要的還有信譽,「做生意要均真,件嘢唔得,唔好夾硬畀人。買咗返去,真係唔啱,我哋會退現金。我成日叫客人最好揸架車嚟試,試啱先買,費事斷錯症,亦無謂浪費大家時間。」
二手件的定價,阿芳就說一般都是新件價的三四折,「好多客已經格晒價,𠵱家資訊發達,邊有得呃,我傳張相畀佢報埋價,啱先嚟幫襯。」上網容易,做生意也顯得更容易,「有時跟車房阿叔溝通,講極都唔明,轉咗款叫Facelift,佢問你咩嚟?」這個寶藏招來各地客人,甚麼古靈精怪的人都遇過,既有蒙古、非洲及南亞等地的客人;又有名人明星珍藏名車在此過境;亦有世界級桌球手沙比及韋德把雷記視作景點參觀;甚至連大導演李安也曾租車拍戲,湯唯於《色,戒》內坐的古董車就是他們從南非入口。

超跑盡量免劏 翻新價值更高

人見得多,車見得更多,有客送車來,她說一定要收,「每樣嘢都有個價,問題只係回收價唔同,車款多人搵就值錢啲,無人搵只好講聲唔好意思,只能當爛鐵價收。」甚麼林寶、拉利、勞斯萊斯等名車也收過,收車後便按情況分類,行得走得有牌簿的,會出口或賣給附近冇乜要求的村佬;無牌簿的,等人揀等劏逐件賣。超跑二手價高,撞過燒過都會看看能否翻新,總有內地人外國人要。
經營最困難的地方除了又是租金,其次還是人工,「師傅好緊要,對型號要熟,𠵱家好難請人,佢哋覺得係厭惡性工作,俾人叫車房仔唔好聽,有啲客人對佢哋嘅態度又差。我邊敢呼喝佢哋吖,出面幾十度,叫我去拆就真係死得,大家有講有笑互相尊重,仲要彼此信任。」阿芳笑言記型號也記到頭痛,「唔識都要學到識,初初成日問伙計,不停問,伙計都嫌你煩啦,『都話無咯!』再問,真係用士巴拿仆我㗎!惟有自己記住,睇睇劏車簿有乜。」很多女人天生對車冷感,阿芳也不例外,「為咗搵食,無話鍾唔鍾意,我都想做少奶奶,無本事嘛。呢行係有得做的,呢個世界你肯做就唔會餓死。」
說得輕鬆,今日方知這行充滿學問,收幾多放幾多?甚麼是寶甚麼是草?一切要憑經驗。感受最深的是,眼看一堆堆不論身價名氣曾經如何驚人的名車,最終也變成廢鐵,葬身劏車場這個茫茫大海。

翻新前

代表作是幫PTU翻新這部七十年代的沙利臣裝甲車。

翻新後

過程只需四十日,速度令人驚嘆,所以又送來裝甲車「殺神」讓他們翻新。

絕不駁陣劏出良心

不少客人撞車,便找他們幫手救車翻新,但他們強調一定要確保毋須動到車的大陣才會修理。「駁陣才叫積木車,我哋一定唔做,一撞就散。」不過他們也遇上客人有特別要求,「佢話無論如何都要整番部車,駁陣都要,因為係佢老公嘅遺物。」他們認為轉型也令人生觀改變,做事要對得住良心,中港車也不會收牌簿賣走,「成架車散晒,一定要劏。」

記者:許維雅
攝影:許先煜、鄧鴻欣
編輯:陳國棟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