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接投訴指植後變L形黏合劑入眼 植睫毛可致角膜炎

消委會接投訴指植後變L形
黏合劑入眼 植睫毛可致角膜炎

【本報訊】雙眼是靈魂之窗,但有愛美女士不惜為它們「僭建簷篷」植眼睫毛。消費者委員會新一期《選擇》月刊,提醒植眼睫毛有潛在健康風險,有市民植眼睫毛數小時後雙眼紅腫,也有人之後眼痛畏光;另有投訴反映質素不如預期,植後眼睫毛變成L形。
記者:趙雅婷

植眼睫毛是在原有的眼睫毛上,以黏合劑把假睫毛逐條黏上,服務收費由數百元至逾千元不等。
消委會發現市面上多數使用的黏合劑具揮發性,而黏合劑徹底乾透和固化約需5至6小時,若進行植眼睫毛的空間通風不足,其間黏合劑釋出的氣霧會刺激眼睛及呼吸道,乾涸後的黏合劑亦可能在洗面時沖入眼睛,嚴重者可引致細菌性角膜炎及敏感性瞼緣炎。消委會發現只有個別美容中心在網頁說明使用主要成份為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的黏合劑。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表示,市面上美容院提供的植眼睫毛服務質素參差,「有人投訴左右眼唔一樣,有啲植咗返去睫毛變咗L形」。消委會今年首5個月收到5宗相關投訴。

消委會建議植睫毛程序

應光顧有證書技術人員

該會引用加拿大眼科醫學會201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一名女士植眼睫毛四星期後,眼睛感到痛楚及畏光,視力變得模糊,經醫學診斷,發現她在眨眼時,已乾涸的黏合劑接觸到眼角出現潰瘍的傷口,角膜組織出現流感嗜血桿菌,經診治後已康復。
另外,假睫毛會對本身的真睫毛造成負擔,有可能因拉扯或超出負荷而脫落,長久影響真睫毛的再生,減少其數量。坊間美容院聲稱假睫毛可維持兩至六星期,但消委會指出,技術人員的手藝、眼部油脂分泌狀況都會影響假睫毛維持時間,假睫毛會隨真睫毛於3至4星期後自然脫落。
美容blogger樂善在網誌分享植眼睫毛經歷,表示植眼睫毛當天晚上洗面時出現強烈澀眼感,情況維持了約三天。另一名植眼睫毛約10天的張小姐表示,眼睛沒有出現不適,惟在洗面或揉眼睛時,部份假睫毛會掉落,她擔心再過一段時間假睫毛會變得不平均,影響外觀,「如果甩到一條條,我會夾硬整甩晒佢,好過咁核突」。
消委會表示,建議消費者應選擇已考取香港美容業總會植眼睫毛證書的技術人員,並在植眼睫毛48小時前進行敏感測試,確保皮膚不會對黏合劑過敏,如遇不適,應立即諮詢醫生意見。

有美容中心稱用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的黏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