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工會壟斷選委

建制工會壟斷選委

【勞工界】
【本報訊】政府一再聲稱選委會設計是「均衡參與」,惟商界與勞工界在選委會席位一直失衡,商界有多達300席,代表全港逾300萬打工仔的勞工界則只有60席。勞工界選委的產生方法也同樣失衡,只有819個按《職工會條例》成立的工會有資格成為選民,選舉更採用「全票制」,即每張選票可一次過挑選60位候選人。建制派兩大工會,工聯會及勞聯屬下共坐擁334個工會,上屆瓜分56個選委席位,淪為建制工會票倉。
本港打工仔連挑選勞工界代表也無權發聲,只有代表84萬工會成員的819個工會,有資格成為界別選民。本港第二大工會職工盟,多年來認為選委會組成不公採杯葛態度,不投票也不派人參選。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勞工界選委選舉為建制工會壟斷設計,由於選舉採用全票制,要成功當選就必須獲手握最多選票的工聯會「祝福」配合。
職工會註冊局有登記的819個工會中,約249個是工聯會屬會及贊助會,85個屬勞聯,81個屬職工盟。職工盟會員人數雖為第二多,但屬會數目比勞聯少。蒙兆達說工聯會亦有「分拆種票」情況,如服務業相關工會多達26個,建造業工會有23個,共分拆出49票選票;職工盟則合併成2個行業工會。目前只有約600多個工會登記做勞工界選民,上屆2011年選舉只有400多個工會有投票,工聯會最後在60個選委議席中取得44席;勞聯也取得12席。
■記者白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