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嚴父慈母角色對調

研究指嚴父慈母角色對調

【本報訊】父親節快到,有研究指父親形象已由昔日嚴父變慈父,相對子女與母親關係,父親對子女的行為控制和心理控制都較低,而且關係亦較母親疏離,形成所謂「三低」,父母的家庭角色變成慈父嚴母。
理工大學從2009年起6年的追蹤研究「共創成長路」,以問卷形式追蹤調查來自28間中學的3,300名中學生與父母關係變化。負責調查的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石丹理解釋大多數父親忙於工作,因此在培養親子關係時經常缺席,與子女溝通時間不足,又不常參與管教和主動了解子女生活,導致與子女關係疏離和形成慈父的形象。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母親管教子女方面有更大的權利,造成虎媽形象。
調查問及「母親會主動了解我在校的情況」和「母親主動了解我與甚麼人做朋友」,逾七成中一生同意,但同樣問題變成父親,同意比率則只有約四成多。約七成中一生表示會主動與母親分享自己的事情,但只有約一半的中一生表示會主動與父親分享自己的事情。
亞洲國際博覽館行政總裁、身兼兩個兒子父親的哈永安於今年創辦非牟利機構「DADs網絡」,哈永安表示父親比母親更影響子女的認知能力、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等,因此融洽的父子/父女關係不但能改善家庭關係,更能締造健康社會。

團體搞「約會」改善關係

DADs網絡將與6所學校合作舉辦與學生的父親「約會」,鼓勵父親融入子女的校園生活,如與子女一起做勞作、閱讀和煮食。
與DADs網絡合作的深培中英文幼稚園校長黃月麗表示,父親參與學校親子活動的比例的確比母親低,不少父親不善管教子女的行為和處理他們的情緒,而子女對父親的認知也只流於「成日上網同睇電視」的表面印象,因此學校希望透過鼓勵父親多踏入校園,與子女一同學習,促進彼此關係。
■記者吳韻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