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預告咗政改會是一場Blame Game,上次泛民深圳之行會見王光亞、張曉明及李飛,就擺到明冇得傾,京官傳達「袋一世」、「票債票償」訊息,梁家傑會面後立即表示泛民否決政改冇懸念。而更可悲是一班所謂溫和民主派人士,為了一場早已預見的破局,而燒晒自己的政治資本,民主黨黃成智面臨被革走命運,狄志遠、羅致光也將失去民主派人士的身份。
走到今日,即使小修小補,改變提委會組成,加大民主成份,亦好難改變民意對立局面,而民意冇大變,從泛民內要撬走四票就十分困難。而剛傳出所謂三億買票,更加要鎖死泛民,等冇人敢臨尾轉軚,因為邊個轉就係收咗錢。如果要提早為政改做死因調查,一個最根本問題,係點解「談判」由開始到尾都冇傾過,所有溫和、中間落墨、整色整水方案都冇運行,完全冇得傾,甚至上深圳傾,原來係提早破局,其客觀效果竟然係催谷反對「袋住先」民意。所以,香港人會懷疑,中央由頭硬到尾,連溫和派亦夾死,是否早就唔想過,一鋪過收回上屆政府所取得的普選時間表。
梁特挑動對立不利和解
至於林鄭批評泛民誤判形勢,以為硬碰硬可逼中央讓步,佢諉過於人姿態實在太着迹,係人都知八三一落閘係始作俑者,一個比本地建制派還保守的框架,泛民有幾多位走呢?林鄭似乎忘記咗,佢個好Partner梁先生,三年以來無時無刻均寸嘴挑機、鬥爭為綱,要劃清界線鬥死泛民為目標。政改要成功,本來就要營造一個和解大環境,製造社會輿論畀泛民務實溫和企穩陣腳,亦要通過各種政治手段,令原本泛民支持者接受「袋住先」。建制群眾基本盤約佔五成,如果真係想令溫和路線抬頭,拆除綑綁,就要爭取兩成泛民支持者轉身支持政府,但梁先生卻反其道而行,一味鬥,社會氣氛越對立,泛民就越靠綑綁頂住,而中間民意就被迫要是但揀一邊,泛民群眾即使想「袋住先」,也因對梁先生極度反感而唔願意袋,至於政治色彩較淡的社會商界專業精英,為免被人視為「梁粉」而選擇沉默,來來去去就只有一棚冇公信力之紅色群眾、左派團體及政治僱傭兵撐,邊有說服群眾力量可言,只有自欺欺人。於是就出現了政府越宣傳做大龍鳳,越近表決,越多人反「袋住先」。所以,好多香港人認為,梁先生由始至終,就係拆爛污,將政改搞成「誰也不想過」的爛攤子。
中央冇特別理由推動香港民主化,否則何以其他各方面全方位收緊呢?又何以撐一個「過左」嘅特首去專搞局專搞政治鬥爭呢?至於林鄭三人組,乜都做唔到,累死民主黨妥協派羅致光、黃成智、狄志遠不特止,兼且hea做姿態更人人都知,路人皆見,到破局在即,林鄭又再擺出「良心論」,以為咁就過骨,其實此招式已用老,搵鬼信咩?
泛民本來都擔心民意撐「袋住先」,去到六成幾七成,變成袋又死唔袋又死,轉軚就得罪基本盤強硬年輕深黃群眾,但唔轉又冇咗泛民冇咁政治化嘅街坊支持者。其實只要台前戲子唔好太惡形惡相,出口傷人,開口埋口「Vote them out!」、「票債票償」,一味扮矮仔乞票博可憐,甚至俾反對群眾辱罵不還口,咁就可以玩殘泛民。此乃政治常識,乞人票仲寸夾惡,真係未見過。香港人「鄉愿」者不少,貌似忠厚而不分是非,鍾意睇無綫劇集《愛回家》,見到官員紆尊降貴去乞票,就會被感動。可惜,特區政府之不濟,連要求咁低都交唔到貨,講完!
政改已捉成一盤殘局,呢一刻大家都諗:「算把啦」,根本已冇人想過。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