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民主黨黨員黃成智提出有條件地接受政改方案,被視為被政府招安,遭黨友批評,且在黨大會上作出自我檢討(很有中共內鬥的味道)。此事令我想起另一位黃先生——《三國演義》的黃蓋。
話說赤壁大戰前夕,曹軍壓境,東吳形勢緊迫,周瑜想出一個苦肉計,借故重責且棒打大將黃蓋,黃蓋藉此詐降曹操,後來兩軍交戰,曹軍中門大開迎接以為是來投誠的黃蓋船隊,不料卻引發成火燒連環船,曹軍大敗。
政制爭拗不絕 恐惹港人煩厭
今天泛民其實應該採取逆向思維,犧牲一兩個無間道,假扮變節,令政改通過,如果出閘機制一如所料是全由北京支控,泛民仍可站在道德高位,指斥假普選。這謀略是否很高明呢!
根據民調,反對和支持政改的意見,上周首次拉成平手。
我絕對相信政改拉倒或通過都不是世界末日。我固然不明白為甚麼一定要得,亦不覺得通過之後就是民主大倒退。
怕的是,不論通不通過,現實的香港人很快便會對政制的爭拗感到厭煩。香港繼續在經濟上被大陸矮化,更遑論民主制共和對中國的政治改革發揮正面影響,這才是香港人甚至是中國人的悲哀。
先說建制的論調吧!「700萬人參與總比只有1,200人參與為好」,但這700萬人真的會覺得自己是有份參與嗎?政治要爭的應該要是民心,而不是口舌上的便宜。
宣傳或支持袋住先的人,其實心裏面都是對共產黨沒有信心,不然他們就會毫無保留地呼籲大家信任中央,而不是像扭計師爺般,要大家見步行步,有幾多攞幾多,在對方身上拿着數。
不論民意是五五也好,六四也好,一個有承擔及愛民如子的政府應該要做的是推後政改,事緩則圓,民心歸順遠比政府面子重要。為甚麼要在雨傘運動之後,香港經過那麼大的撕裂,硬通過一項那麼具爭議性而又對香港前途那麼重要的改革。如果中央真是愛香港人,大可以說:「50年不夠,再多給你50年又如何!」
泛民請拿出勇氣 再界定自己
另一方面,如果泛民是一個有承擔的政黨,大可以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心,在1,200名選委中,爭取不難得到提名,之後在別人定的遊戲規則下也要做一台好戲,讓天下人知道建制之無理,即使最後未能出閘,也要讓這台大龍鳳在陽光下進行。
很多人會覺得我上面的話太遠離政治現實,我覺得中國人的通病就是太勇於接受現實。
學生在六四晚會上燒《基本法》,事後大部份的輿論包括民主黨都不支持。六四晚會是支聯會舉辦的,主辦單位和民主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事情發生後,民主黨的領導只是出來溫和地責罵幾句,是有欠我們這批一直以來支持六四紀念活動的中間派香港人一個公道。學生是我的soft spot,我對他們的包容度是很高的,我亦尊重他們發表意見的自由,但不代表我不會批評他們。
政治就是一個光譜,光譜是有連貫性的,不是非黑即白,中間甚麼都沒有。但作為一個政黨,自己的定位一定要很清楚。
假定建制的一邊是右,反憲制的一邊是左,泛民左右兩邊都要將界限劃清。眼下看,泛民與右邊的界限劃得非常清晰;但左邊卻很模糊。我期望泛民能夠拿出點勇氣來,重新界定自己,與本土派劃清界線而不是強扮激進,也不要讓人家利用那激進的5%攻擊整個泛民。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