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士殺到】
【本報訊】本港兩位有份應付2003年沙士疫情的專家,上周隨世界衞生組織到南韓視察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俗稱新沙士)疫情,昨返港後隨即會見傳媒。專家形容,疫情令南韓政府措手不及,醫護對新沙士認識不足、病房擠迫、家屬經常陪診及病人經常轉院等,都是導致當地新沙士疫情爆發的原因;專家認為南韓新沙士能否受控,關鍵是未來1周的疫情進展。
記者:陳凱迎 彭美芳
上周隨世衞到南韓的包括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以及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講座教授(病毒學)兼院長裴偉士。兩人昨晚回港後接受醫學評估,無病徵;隨即與衞生防護中心及醫管局專家會面,並與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召開記者會。
家屬陪診迫爆醫院
許樹昌認為南韓醫療系統屬已發展國家水平,但醫護沒有預計到新沙士會爆發,加上2003年沙士對南韓影響不大,令當地缺乏應付疫情的經驗,導致南韓衞生當局面對今次疫情時,顯得措手不及。
許又列出南韓爆發新沙士的4大原因,除醫護對此病毒認識不足外,急症室及病房嚴重擠迫、當地人習慣有家屬陪診,「(病房)原本已經擠迫,仲多咗1倍人(指陪診家屬)」,造成更多感染,病毒傳得更廣;另外是當地人轉院情況普遍,但院方之間缺乏溝通。
許又指,南韓醫院嚴重缺乏能有效預防病毒傳播的負氣壓病床,被劃成專門處理新沙士的19間醫院,合共只有100張負氣壓病床。反觀本港公院設至少1,300張負氣壓病床,「以700萬人口嚟計,比例上好足夠」。高永文則強調本港防疫措施會維持數周,絕不可鬆懈,「否則香港都有機會爆發」。
對於南韓越來越多第4代感染個案,許樹昌指,2013年沙地阿拉伯也曾出現第3代或第4代感染,南韓的疫情進展,最重要看當地社區會否連續出現無源頭的爆發,或會否出現病毒變種、但無法確定來源的情況。
倡驗鼻液代替驗痰
而當地部份個案樣本對病毒一時呈陽性反應,一時呈陰性,許解釋,因當地習慣用痰作化驗樣本,「唔係成日都咳到痰,有時係(咳到)口水」,但口水難以驗出病毒基因,故出現此情況,專家們已建議南韓以鼻液作樣本。
本港昨新增23宗新沙士懷疑個案,當中22人為陰性,餘下1名近日曾到韓國外遊的27歲女子,截至昨晚仍然未有化驗結果,現於廣華醫院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