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領導六七暴動的工聯會前會長楊光昨晨舉殯,獲中聯辦主任、特首送別,逾百人在靈堂外示威,開香檳聲討當年「港共鼓勵殺港人」。工聯會悼辭表揚楊光勇敢地參與領導反英抗暴鬥爭,並爭取由東江引水供港救港。時事評論員認為有關評價牽強,籲左派認清事實。
記者:佘錦洪
楊光昨晨於紅磡世界殯儀館舉行公祭及大殮,行政長官梁振英、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等一早抵達靈堂弔唁。為楊光扶靈的除工聯會會長林淑儀外,還有中聯辦副主任林武、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曾德成等。
逾100人響應網上號召,攜同標語及貼有「同胞勿近」的新鮮菠蘿到靈堂外示威,諷刺左派當年在街頭隨處放置炸彈,炸死炸傷無辜港人,認為楊光要為當年暴行負責。
示威者高歌兼開香檳
發起示威的「紅磡人紅磡事」發言人阿軒稱楊光是殺人犯,「要畀世世代代知道,共產黨係會殺人放火」。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台仰批評楊光當年主使放炸彈,不值得政府高度讚揚。
梁振英逗留約半小時後離開,示威者趁機衝出馬路,部份人遭警員撲倒地上制服。至十一時楊光的棺木運上靈車,移送和合石火葬場火化,示威者邊高叫「楊光落地獄」,邊高歌及開香檳慶祝。林淑儀其後指喪禮並非叫囂和政治爭拗地方,呼籲尊重其家人,「要示威要抗議可以喺另外嘅場合」。
工聯會下午發新聞稿,以「光叔」稱呼楊光,引述林淑儀所致悼辭讚揚他「想工人群眾所想,急工人群眾所急」,1967年參與領導反英抗暴鬥爭,迫使港英調整統治手法,對香港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影響。
工聯會讚楊解決水荒
悼辭又稱在60年代初水荒時,楊光聯合香港中華總商會向廣東省政府求助,爭取由東江引水供港,最終解決香港生存危機。
與楊光相識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指有關說法牽強,認為評價前應考慮主次問題,不能掩蓋左派在北京指揮下對香港造成的損害。他無否定楊光對工人的功勞,但從近年解密文件得悉,港英政府爭取市民支持建基於實際管治需要,同時亦為九七問題爭取民意作討價還價籌碼。他不排除東江供水左派有份推動,但交易是政府對政府。
上月16日病逝的楊光,終年89歲,他在六七暴動期間擔任「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鬥委會)主任,領導左派工會與港英政府暴力抗爭,2001年獲特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引起社會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