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華在其棟篤笑中講過,做人無公關不成;亦有句話是:「Marketing做得唔好,個『媽劇』咪會停囉!」質素再好的產品或服務,都需要宣傳和市場推廣配合得當,才有望大賣。香港足總這次憑一個反應迅速的二次創作,將膚色轉化成本土意識,加上網絡力量之助,成功吸引大眾眼球;港足主場出戰世盃外圍賽接連事先爆棚,豈止少有,簡直罕見。宣傳成功或失敗的落差之大,可見一斑。
一句標語,一片喧鬧;喧鬧過後,要處理的問題還是要處理。正如你家的水喉出問題,不會因為買到一雙限量版球鞋而解決──縱然,收到球鞋那刻的確令你相當興奮。手機世代,熱潮來得快也退得急,再火熱的事情都不會被洗版超過24小時。待事情降溫冷卻後,本地波的球迷人口是否真的有增加?還有多少人願意望望長期被忽視的香港足球?
一件事情演變成全城熱話的最初,都需要話題。歌手以哭腔演繹舊作後重返香港市場取得成功、電視台重播舊劇令久未露面的演員火速「翻紅」,都是例子。現在香港足球有話題了──然後怎樣?這才是關鍵所在。香港足球不是未有過話題,登上報章A1亦非首次,09年東亞運奪金後,也曾引起過關注;六年過去,不能說成原地踏步,但也沒有當時般鬧哄哄了。想想早前才有批評指香港球壇歸化兵太多,如今卻因「膚色」問題引起關注,真有點諷刺。
不是要潑冷水,想說的是,希望這個熱潮能令大家多望幾眼香港足球,而有關方面亦能把握難得機會。對不丹,我們做到了;對馬爾代夫,亦預先爆棚了,往後硬仗連場,才更需要大家支持。對我而言,長時期身處這個圈子,那份身份認同感一直存在;因為,球場上的那班人,無論有沒有觀眾在場,依然是穿着印上「香港」兩字的球衣在拼鬥,所以我選擇「盲撐」,就這樣簡單。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