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不願服藥的情緒病患者 - 李德誠

開心見誠:不願服藥的情緒病患者 - 李德誠

Y覆診前的三天,家人發了一個電郵給我,因為家人懷疑Y並沒有準時服藥,他們曾經嘗試跟Y討論這個問題,但每次Y都是支吾以對。家人眼見Y接受藥物治療之後病情有顯著改善,所以明白到服藥的重要性,最近兩周Y情緒波動的情況又返回治療前的程度,家人當然非常擔心,但又不知從何入手。
絕大多數情緒病藥物都需要每天定時服用,間歇地服用藥物,就像間歇地吃飯一樣,今天吃兩碗,明天不吃,後天又吃一碗,情緒自然會變得時好時壞。若果患者自行決定突然停止服用藥物,就如在空中飛翔的飛機突然收油一樣,情緒大有可能會從高處墜下。
不過家人亦要小心,即使沒有患病的人,情緒也可能因為生活上各種事情而波動,如果一察覺患者有情緒波動,就質問患者有否吃藥,患者便會覺得自己連情緒波動的權利都沒有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看看患者的藥物,有沒有出現吃剩的情況。
有時不準時吃藥的原因很簡單,患者可能因為早上趕着出門而忘記服用藥物。家人可以從旁協助,服藥時候到了,便把藥物放在顯眼的地方,盡量不要太嘮叨,避免跟患者有不必要的爭執;也可以跟醫生商量簡化服藥的次數,又或是看看早上的藥物能否改為睡前服用。
很多時候患者不願服藥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家人可以先了解患者的情況,覆診時跟醫生反映。有些情緒病藥物在最初一星期,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惡心、疲倦等,患者只須忍耐一下,副作用很快會自動消失。如果副作用是持續或嚴重的話,患者或家人可以跟醫生電話聯絡,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簡單的調整,便能把副作用減輕下來。
最後,有時候患者會忘記一些「需要時服用」的藥物。例如患者在床上輾轉反側了個多小時,仍然想不起可以服食藥物來幫助入睡;或是當恐慌發作時,由於情緒太混亂,忘記服食醫生處方的緊急藥物來終止發作。家人如果能及時提醒患者服藥,把失眠或恐慌發作所引起的不適與憂慮減至最低,亦有助患者盡快康復。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