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追夢」是近代熱門詞,有狀元棄高職去揸巴士,有人孭着背囊與媽媽浪迹天涯,眼前這位牛津高材生鄧安銘(Ming Thein),早年放棄金融界的高薪厚職,轉行當攝影師由零開始,如今仍堅持無悔,還說「機會是給有勇氣的人」。
最近,這位國際漸露頭角的攝影師來港舉辦展覽「CONNECTION連‧繫」展示他過去足足花了一年多時間潛入香港廿多個地盤攝獵的建築世界,捕捉一雙雙污糟又勤両的手,藉以提升公眾對建造業的形象,同時為意外身故工友的家屬籌款。
記者:鄭天儀 攝影:楊錦文
為意外身故工友家屬籌款
來自馬來西亞的鄧安銘,16歲已於牛津大學畢業,獲得物理學碩士,隨後他於英國及亞洲多間跨國金融企業爬到了管理的高位。可是,他並不甘心於一個接一個的項目,整個人迷失於文件和銅臭堆中,他更想找尋的是人生成功感,於是毅然向老闆遞上大信封,華麗轉工。「攝影至少在創造影像,無論自己喜歡不喜歡的,在商場打滾我反而覺得自己甚麼都沒有做過,我不想白活。」
機緣巧合下,他接受了客戶的邀請,加入了Getty Images,2012年決定全職投身攝影工作,精於拍攝與企業、建築、奢侈品及藝術品有關的相片,客戶包括Swatch集團、日產汽車、HijjasKasturi建築、丹下健三建築師及其他馬來西亞的大型企業。
當年父母極力反對、上司力盡挽留,Ming都堅持我行我素,問他回想當初會否後悔?他亳不忸怩回話:「如果我當初沒有放棄事業,今日才會後悔。」他強調,攝影是他的全職熱情和副業,重要性已超越事業,更呼籲即將畢業的莘莘學子,放膽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別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各地開辦攝影工作坊
Ming對攝影有近乎宗教的追求,他正於世界不同地方開辦工作坊教授攝影,並建立一個廣受歡迎的攝影群組,他在此平台與其他國際知名攝影師分享他的作品、意念及對攝影的追求。過去一年,他遊走香港多個建築地盤,用鏡頭呈現富藝術感的建築世界,92幅作品將會用作拍賣,為「建造業關懷基金」及「Lifewire護‧聯網」籌款,協助在工業意外身故工友的家屬。「大家走進一個建築物,總是會理所當然,從不會回想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與汗。」
原來,促成這次展覽的人,是另一位攝影發燒友彭一邦,他是俊和集團的副主席,在網上關注到Ming的作品後,主動請他合作。彭一邦亦展出12張個人攝影作品作善慈拍賣,包括他在阿布扎比拍攝的建築物,他希望攝影與建築結合,讓更多人看到建築美,同時提升建築業在市民眼中的地位與形象。
「CONNECTION (連‧繫) 」慈善攝影展
日期:即日至6月17日
開放時間:上午10 時至晚上8 時
地點:灣仔香港藝術中心五樓包氏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