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唔玩手機玩互動 出街小法寶免扭計

【親子籽】唔玩手機玩互動 出街小法寶免扭計

【親子籽:揀啱玩具】
「這是令我覺得心痛的畫面……」歐錦棠在面書這樣慨嘆,再配一張嬰兒照,引來極大迴響。事緣上月底,他在地鐵車廂看到一個約一歲多的嬰兒,專注地用手機看卡通片,聲浪頗大,但媽媽卻在一旁坐着,他認為小孩感官不應被電子畫面控制,決定把事件放上網討論,最後有約130萬人瀏覽、有約500個回應。孩子沒耐性,出外時覺得悶便扭計,有時大人貪方便,懶處理,便給子女看手機。真的只此一法嗎?今次就找來四位家長,他們外出時各有法寶,能讓孩子安定下來。

飲管變手槍 畫鬼腳消磨時間

繆太兒子孜昀今年四歲,她認為電子產品是單向的,只是對着發光的屏幕埋頭苦幹,並無益處。她說:「只要細心留意並加多點想像力,很多簡單物件都可以變成有趣玩具,如收據可用來摺紙,幾支飲管可變手槍等。」她與丈夫的得意之作,便是利用兩支飲管製成小手槍,只要先用一支飲管對摺再一扭,然後把另外一支飲筒穿過當中的兩個小洞,再索緊便完成。繆先生更會改良手槍外形,並研發「武器」,如用牙籤、紙團作子彈等等。繆太亦有個即使沒帶東西亦可玩到的遊戲,就是猜謎語,如:「圓的、皮是綠色、肉是紅色,這是甚麼來?」孜昀立即回答:「西瓜。」繆太笑說兒子已會創作謎語反問父母,這樣的互動既可避免使用電子產品,亦可促進親子關係。

繆先生利用不同飲管製成的改良版手槍,顏色鮮艷。

畫鬼腳是繆太與兒子另一種消磨時間的簡單趣味遊戲。

火箭筒是孜昀利用紙及廁紙筒製成,他天真地說可靠風力飛翔。

數地鐵站 估月台顏色

搭地鐵時間可長可短,車程中,蕭先生會與四歲女兒蕭靖數地鐵站。 他說:「每個站也有不同顏色,銅鑼灣站是甚麼顏色?」蕭靖答:「紫色!」女兒不是刻意背的,玩得多了就記得,他們亦會猜下一個站會打開哪扇門。這些簡單問答遊戲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因為小朋友很容易融入環境,對他們而言,四周發生的事就是她的一切。平日外出,蕭先生偶有需要回覆公司訊息的時候,那刻他掙扎過該否給女兒平板電腦玩玩,好讓自己抽空回訊息,最後他打消念頭,「大人們只要用童心看世界,與她一同觀察環境, 投入去玩後,當她開心大笑時,你便可以利用此空檔回訊息了。」

每次外出,蕭靖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背包,攜帶紙簿出外畫畫練字。

到餐廳等上菜時,父女會製作一個飲食清單,當食物一到便可在清單內打交叉。

近日蕭靖喜愛練字,在大人眼中只是打圈而已,不過她卻能說出每個圈代表甚麼。

玩親子小遊戲

朱太會帶環保紙及顏色筆出外,全因愛跑跳的四歲兒子哲哲,只要拿起顏色筆就可專注地畫畫。對於電子遊戲、卡通片,她現在會盡量避免兒子接觸,「我會先想後果,首先會影響視力,另外會減少與家人的互動和對外界的接觸。如果只看手機,為何還要出外?」不少家長對於小朋友扭計扭抱、不肯自己走路等大感頭痛,此時朱太便會與兒子玩狐狸先生幾多點、鬥快跑、猜包剪揼等遊戲,玩得愉快,小朋友就不會扭計了。

朱太搜羅不同造型可愛的輕便顏色筆,兒子可以隨時畫。

朱太利用環保紙摺出不同動物,這類經典小遊戲已可吸引小孩注意力。

迷你鱷魚仔 考勇氣

郭太的女兒雙瑜今年四歲,小時候每次外出,她都會帶備不同小玩具,包括鱷魚仔遊戲。「我覺得鱷魚仔是一個考驗小朋友勇氣的玩具,雖然你知道鱷魚口合下也不會太痛,但你總會怕按錯。」她說,小朋友很快便會玩厭一個玩具,因此每次外出都要準備不同玩意,同一件玩具隔兩三天循環再玩,便耐玩得多了。郭太認為接觸電子產品是必須的,但在她們童年時會盡量控制,不過搭長途車時,若玩盡所有遊戲及用盡所有方法後,女兒還是扭計不肯安定時,她便要出最無奈的撒手鐧──手機看益智動畫了。

迷你版鱷魚仔是她們最愛玩具之一,有趣亦方便攜帶。

萬花筒是雙瑜近期的寶物,透過小洞看到不同圖案的組合是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迷你版吹泡泡是小童的最愛,他們最愛追逐泡沫。

手指公仔有不同角色,如老師、學生等,一套上手便可玩角色扮演遊戲。

記者:梁蔚澄
攝影:徐振國、鄧鴻欣、許先煜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