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準備模仿近百年四大國際貨幣崛起之經驗,以資本輸出破局,在東面被島鏈封鎖情況下,通過一帶一路向西、南兩方突圍。資本輸出嘅目的係成就人民幣大業,近代金融演化過程都說明,只有貨幣國際化,先有條件去控場。
英國:金融殖民
1694年英倫銀行成立,成為全球第一間央行;1696年牛頓出任皇家鑄幣廠廠長,金本位雛形確立;1821年正式實行金本位制;1844年國會通過《銀行特許條例》,銀行制度改革。二十世紀前英國殖民版圖世界第一,銀行制度世界第一,金融實力世界第一。英國海上霸權掌控各大航道,資本輸出買入各國礦產、鐵路、水利等民生必需及資產,透過控制地方經濟命脈加強殖民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全世界投資一半來自英國,英鎊成為全球最重要嘅貨幣同儲備。英國贏在實力,而實力來自制度。
美國:馬歇爾計劃 石油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國力衰退,而美國透過買賣軍火同軍需品累積大量黃金,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實行馬歇爾計劃,以貸款、送錢等方法援助西歐各國,但指定要用美國產品。於是貿易壁壘打開,美國產品大賣,美元成為全世界最流通嘅貨幣。二戰後美國黃金儲備佔世界總儲備三分二,對外貿易佔世界貿易三分一。
七十年代石油危機,油價急升令石油輸出國累積大量美元。產油國揸住巨額美元苦於無處投資,美國國債嘅吸納量正切中所需。於是漸漸形成一套石油美元體系,美國印銀紙買油,產油國將盈餘買美債,美國有條件再印銀紙。據世界銀行數據,全球主權基金管理資產達6.5萬億美元,當中約六成主權基金係靠賣石油嘅盈餘起家。美國以馬歇爾計劃確立結算地位,以石油美元鞏固儲備地位,直到今日仍然牢不可破。
SDR四大國際貨幣當中,英鎊由制度轉化為實力,無論銀行制度、司法制度、政治制度仍然一流;美元由金融手段登上世界莊家,打貨幣戰當世無雙。日圓及歐元前身之一德國馬克行唔同嘅路,亦一時瑜亮,閱盡人間春色。共產黨再次提出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呢個馬克思概念香港人可能陌生,但如果唔係只叫叫口號吹水唔抹嘴,意味現屆政府已意識到必須改革去適應經濟大變動,而且時間只爭朝夕。
(待續)
Mr. Treg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