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防愚 - 陶傑

語文防愚 - 陶傑

有媒體訪問董伯。董老講香港前途問題的憂慮。記者評註:董先生真是難得,這樣的年紀,還孜孜不倦,為香港的事情操心。
只懂得中文,不懂至少一樣西方語文,在二十一世紀,是吃虧的,因為容易反智。像這句話,充滿感性:真不容易呀,一個老人家到了這把年紀,還為香港問題那麼熱心。這種話,置於朱自清的背影呀、劍橋護老院老人裸身出浴的中國人「敬老」語境裏,一個師奶,看了會很感動。
但是,中國語文的詐騙,就在這種「文化語境」提供的霎時幻覺。對於一個老人退了位,還要干政,中文有鄧小平式的A說法:「我的作用,是帶頭建立退休制度。人老了有老的弱點:人一老,不知哪一天腦筋就不行了,體力到一定程度也要衰退,自然規律是不可改變的,領導層更新也是必然的。」
所以,退位「一退到底」,因為腦袋老了會退化,讓新人主政,這個叫「高風亮節」。然而,中國人不老實,愛亂搬龍門,「高風亮節」到一半,老人按捺不住了,還要出來指點江山,「隔代」決定傀儡接班人,這時就出現B理論:「對年輕人扶上馬、送一程」、「發揮餘熱、鞠躬盡瘁」。
到底是「人老了應該全退,高風亮節」偉大,還是「到這樣年紀還那麼關心國家,鞠躬盡瘁」高尚?董伯或者是個好人,但中文很奸詐。這個龍門,就看既不偉大、也不高尚,而由卑劣骯髒的政治怎樣隨意搬擺了。一個小孩從小成長於這種環境,很容易像遇到「拐子佬」,被他背後拍一下,江湖上叫做「拍花」,迷迷糊糊的就跟着騙子踏上了歧途。要防止中招,必須也學會用邏輯高超的英語體系來思考。
閱讀中文的紅樓夢,有很大樂趣,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比較重要是防毒。不然,有一天你腦袋迷糊了,越來越老,明明給人脫得清光,晾在一張輪椅上曬着,你還以為身在劍橋,以為被大愛包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