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醫人還是醫病 - 張淑儀

乳你同行:醫人還是醫病 - 張淑儀

最近出席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的演講,他指出醫生的行醫態度,有醫人還是醫病的分別,我深有共鳴。
還記得在大學醫學院讀書時,第三年開始,接受臨床訓練,接觸病人,要向教授敍述病人病史及現在的健康問題,甫一開始便說:「This case is……」,教授當頭棒喝:「This is not a case, he is a patient.」(這不是一個病例,他是病人!)
「你的腫瘤是癌症,給你安排明天動手術,手術室時間難得,你要快些決定……𤌚。這種態度是從醫生方便角度考慮,更不是對病人負責任的態度,要不得。
面對一個病人確診乳癌,醫生應為病人建議最適切的治療方案,除了腫瘤大小,還要看病況,有沒有擴散,是否適合手術切除,抑或是藥物治療。
另外,還要看她的年齡,及了解她的健康狀況,過往病歷,能否承受手術、化療或電療的風險。病人若有血壓高、糖尿病,只要控制得好,就不會影響手術。但如果有服食薄血藥,就要停三至五天,才可進行手術,若有中風的歷史,更要與她的內科醫生聯絡,再作醫療評估,才決定手術是否適合。有硬皮症者不適合電療,就不能採用保乳手術。抽煙者,就不適合做肚腩重建乳房手術。
雖然年紀大,若病人無其他大的健康問題,進行手術以根治癌症,是合適的做法,八、九十歲都可以很快復原。但化療就要小心考慮。以往70歲以上的病人,因沒有數據支持化療可減低復發率,所以大都不會進行。現時人的壽命長了,人口亦老化,年老患癌者不少,加上藥物進步了,只要作適當藥物調節,70至80歲都可以承受化療,尤其是三陰性或HER2型的乳癌,復發風險是高些。80歲過後,要衡量好處與壞處,一般都不會採用化療的。
最後醫生還要考慮病人的心理社交背景,工作性質,個人活動需要,生育考慮,去決定最佳治療方案。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