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名牌股Prada(1913)截至4月底止首季盈利大跌44%,只得5,874.5萬歐元,遠遜市場預期。管理層在分析員會議上坦言,內地業務前景比港澳「更有希望」,擔心港澳奢侈品市場的疲弱屬「結構性」,需檢討香港的營運成本架構,並凍結澳門新投資。
記者:吳綺慧
大中華市場繼續是拖累Prada表現的「元凶」,期內銷售以固定滙率計算,按年大跌23%。
Prada首季營業額按年上升6.5%,但這升幅全靠有利的滙率走勢撐起,如撇除滙率因素,收入是減少5.4%。期內同店銷售繼續錄高單位數下跌,與去年度第四季跌幅相若。
Prada主席Carlo Mazzi在電話會議中不斷強調,集團上季的表現,不能作為全年業績的參考,亦指首季度為「過渡期」(Quarter of Transition),由於有大量推廣活動集中在該季進行,令經營開支急升,才打擊盈利能力,稱第二季開始利潤率會有明顯改善。
經營溢利率僅11%
Prada首季賺錢能力下降幅度甚為驚人,期內經營溢利率僅得11%,較去年同期勁減9.1個百分點。有分析員認為,Prada盈利能力急跌,主要是受到零售成本急升、但銷售卻在下滑的雙重夾擊所致。
集團財務總監Donatello Galli表示,5、6月港澳地區銷售未見起色,下半年度會否見到曙光亦「很難講」(difficult to say):「香港的店舖缺乏客流,但該區的經營成本卻很高昂,租金、人工都很貴,從長遠方面來看,我們要考慮近期香港的情況(生意疲弱)是否屬結構式,檢討在當地做生意的成本結構。」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Prada在大中華區銷售仍在下滑,但歐洲、日本的銷售表現就在匯率創新低、內地旅客大增的情況下持續向好。管理層透露,5、6月歐、日地區的同店銷售有雙位數增長,料可抵銷亞太區疲弱的表現。Prada為縮減開支,決定更加審慎開舖,料今年度開店數目會少於原本訂立的30間。
2月底時Prada曾稱會考慮在復活節後調整全球產品零售價格,管理層昨日表示,經過深入研究後,認為調整存在一定困難,或影響品牌形象,故只在歐洲市場略為加價,未來推出新產品時,會在定價中縮窄歐洲及亞洲地區之間的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