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有人冒認東亞銀行及安信職員致電市民,假稱要重新進行供款壓力測試,誘騙事主提交個人財務資料及簽署文件,借機敲詐。東亞證實接獲多於1宗類似假冒個案,會採取行動跟進。
記者:李雅雯 梁御和
東亞銀行去年以60億元收購安信信貸按揭部,並於本年7月接手安信的賬戶資料。數年前已向安信申請樓按的業主Fiona,5月時接獲自稱東亞銀行職員來電,指安信客戶將過檔東亞,故需重做供款壓力測試;又發短訊要求她及丈夫帶備樓按紀錄、合約、工作及入息證明等到指定會計師樓提交資料。
Fiona按指示前往位於尖沙嘴德拓大廈的「當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對方稱該公司是由東亞委託。在場職員接收其資料後,要求她簽署3份聲稱是壓力測試文件,稱會轉交東亞。翌日,Fiona再收到另一個聲稱是安信職員電話,要求她到尖沙嘴另一間名為「駿景國際企業(香港)有限公司」補充資料。Fiona終覺可疑,質問對方指自己早一日已向東亞提交資料,對方則死撐。Fiona掛線後致電東亞及安信查證,均獲覆未有委託過公司收集客戶資料。
記者日前以Fiona友人身份到東亞的「當代資產」查問,職員表現鬼祟,只開出門隙回答問題,稱沒召客上門補充樓按資料,又突然要求記者需先填寫個人資料,才繼續回答問題。另一間「駿景國際」,職員一直未回答自己是否受東亞或安信委託,直至記者表露身份,才斷然否認。有貸款業界人士透露,不法集團或會找人開設不同名稱的私人公司,先誘騙市民到甲公司提交財務資料及簽署含條款的借貸文件;再騙他們到乙公司簽同樣文件,其後便以他們毀約為由敲詐賠償費用。
警稱沒財產損失只備案
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當代資產只有1名何姓董事,公司股本總額只有1元;駿景國際則只有1名關姓董事,同樣是1蚊公司,兩人也各持另外6間名稱與「資產管理」有關的公司,不少也是1蚊公司;巧合的是,當中5間公司也是委託標準亞洲做公司秘書。
東亞日前派人與事主到警署報案,當值警員反問「有冇財產損失」,又稱個人資料不算財產,只肯備案,沒錄取口供調查。記者再向警方查詢,獲覆案件列作「雜項事件」處理。大律師陸偉雄指無論事主有否金錢損失,有關事件已構成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