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每年有數百宗新增的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而且比例有增長及年輕化的趨勢。不知大家對愛滋病的認識有多少?提起愛滋病,除了恐懼,其實感染者背後的故事、其親人的體諒與照料,以及社會上對愛滋病的歧視,也很值得關注。
今次《愛滋.知愛》系列,蘋果動新聞和慈善組織 「關懷愛滋」合作,將十位不同作家(包括柳俊江、鄺俊宇、邵家臻、健吾、葉志偉、葉念琛、鄧潔明、林日曦及葉念琛等)撰寫的愛滋病真實故事,用動畫形式呈現給大家。
第一集:病人相扶持 感動結成夫婦
節錄自:《每一個明天》-柳俊江
病房充斥着絕望。瑪思靜靜躺在病榻上,腦袋一片放空,死神在窗簾下徘徊,已經辦好陰間的手續。兩下敲門打破了沉默,也出乎死神的預料,一個男人走進了被隔離的房間。
「你好,我叫昶藍。」瑪思沒有回話,因為她沒有明天,不再需要理會世俗,不再需要講究禮貌。昶藍繼續說:「我明白的,我也曾經和你一樣。」瑪思心中起了一絲漣𤀽,但花不起力氣回話,全身插滿了喉管,皮和骨之下,剩餘的能量就在腦裡消耗掉了。昶藍再說:「會有明天的。聽我說,不要放棄自己。我也走過你這個階段,要聽醫生的話。」瑪思看了昶藍,一個普通的男子,怎會明白愛滋病的煎熬?兩人四目交投,沒有再說下去,但瑪思感受到莫名的安慰。
在那一天下午,瑪思用盡力氣吃下了藥。隔天,昶藍又再來。如此,反反覆覆,日落之後,不覺日出又來臨。漸漸恢復氣力的瑪思,會起床梳頭化粧,等待明天昶藍的到來。雖然,有時候,昶藍會和太太一起來探望她,但她覺得,她和昶藍的心靈更貼近。
在這九十年代初,愛滋病藥物副作用很大,每次嗅到藥味,身體自然排斥。昶藍曾經病得要靠輪椅出入,體重暴跌至七十磅。他問過自己:既然是不治之症,為何苦苦求生?幸好有家人的扶持、藥物的改良,他終於在幽谷裡重新學習走路,自己走了過來。今天,昶藍看着瑪思,也看到自己,一種莫名的親近感,驅使他一有空就來醫院。而其實,昶藍的太太一直看在眼裡,自從昶藍的病發,兩人的關係,已經轉為一種朋友的情誼,對於瑪思,三人終於冷靜地坦白......
(待續)
昶藍和瑪思最後結成夫婦,但更大難題-生育就在之後等着他們,到底最後他們如何處理,請留意蘋果動新聞《愛滋.知愛》系列。
故事完整文字版收錄於「關懷愛滋」系列小說《十愛》
有關愛滋病的更多資訊,可到「關懷愛滋」網站: http://www.aidsconcern.org.hk
或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aidsconcern 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