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手繪育兒片 新手爸媽明燈

【親子籽】手繪育兒片 新手爸媽明燈

【親子籽:教養之道】BB扭抱喊到坼天,應該抱他定由他哭?一擲萬元買DVD教材,就可以教好仔女?以上疑惑幾乎個個家長都遇過,但究竟怎樣做才是最好?又有沒有科學根據?5名年輕新手爸媽為了學做個負責任家長,開始透過互聯網及書本,尋找及鑽研育兒專家所教的冷知識和研究數據,並斥資六位數,將資訊化繁為簡,用人手繪畫內容,製成短片,與人分享。從資料搜集、內容構思、寫稿及配音一腳踢,更在Facebook開設專頁POPA Channel作分享平台,似是為新手爸媽提供了一個免費的補習平台。粉絲數目在短短兩個月已逼近3萬人,上載的10條短片,更被網友like爆瘋狂share。

曾在投資銀行私募基金任職的Harold,和太太Elsa在5年前初為父母,開始領教到養兒育女是門高深學問,父母以前教自己的一套,在這年代已不合時宜,隨着細女3年前出世,要同時間照顧兩名子女,所面對的難題越來越多,試過和兩名子女捉棋時,妹妹發脾氣,花時間處理她的情緒後,會回想這樣做會否對正在玩耍的哥哥不公平,當下怎樣處理才是最好?加上發現很多家長都甚少抽時間研究怎樣教導子女,或選擇將他們交託給知識水平更低的工人照顧,但陪伴子女成長,又怎可假手於人?所以二人相繼辭職,當上全職爸媽,眼見坊間甚少渠道學習和分享相關學問,年前便和3名同樣是新手爸媽的朋友構思創立一個平台,將自己透過閱讀學回來的育兒知識,製成簡單易明的短片,在Facebook專頁分享。
專頁開設兩個月,上載的10條短片均大獲網友好評,短片的內容及表達手法看似簡單,但製作過程絕不輕鬆,雖然團隊當中有4人都是全職父母,但要擠出空餘時間研究複雜繁多的資料,再歸納製成短片,並非易事,本身間中有兼職的Harold,更幾乎每日都朝八晚五找資料,礙於人手及資源所限,連寫稿和配音都要親力親為,單是10條短片的製作費已花了六位數字。

翟苑芝Belle:全職媽媽,曾任職市場策劃,育有一名3歲半兒子
主意多多的Belle,不時自創遊戲,更試過夜晚在家搭起營幕,和兒子在內講故事。

POPA Channel分享平台,是5位家長的心血結晶。

「BB扭抱,抱唔抱好?」這條短片,點擊率逾25萬,近2,400個like。

親子之間的互動時間,可讓孩子樂上一整天。

題材源自糾正傳統誤解

「POPA」意指Positive Parenting(正面育兒),當今世代,做家長越來越難,問題天天都多,當子女日漸成長,開始有自己思想,覺得自己是大人,有話事權,會反抗,對父母來說是個大考驗,夫妻之間是否抱着相同理念去教子女,亦是另一難題,短片的創作靈感,均是來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主理人之一Belle,就分享了一個親身經歷,她的兒子早前因為咳嗽了兩星期,她一直堅持不讓他吃橙,有次發現他偷吃,Belle當然馬上叫他吐出來,但丈夫見狀卻反指,「如果唔食得你就唔應該畀佢見到個橙」,二人為此在兒子面前爭拗,事後不斷思索更好的處理方法,開始到處尋找資料,準備成為下一條短片的題材。
他們創作該平台,亦是為了填補教育子女方面的缺失,就如子女大哭扭抱,每個家長都必定經歷過,傳統認為馬上走去抱會令子女變得依賴,應由得他哭,哭累了就自己會停,這樣才可訓練獨立,5人直言自己也一直使用該方法處理問題,但其後卻發現美國有研究指,習慣用最快速度回應子女訴求的父母,其子女長大後會較有自信和好奇心,成績也會較好,相反,父母不加理會可能會影響子女心理,他們為此製作了一條短片分享,不少網友看過後,才驚覺自己一直有誤解,更認為除父母外,家中的「四大長老」看過後,其實亦學會了怎樣湊孫。

自創玩意不要iPad送飯

另外,不少家長花數萬元購買卡通視像教材或讓子女iPad送飯,他們又發現有研究證明小孩看得過多視像教材有害無益,閃動的影像會減低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父母讓子女玩玩iPad和看DVD,說到底只是為了令自己有私人時間,5人自言一向甚少讓子女玩電子產品,寧可和他們一起看故事書、到郊外遊玩,甚至下雨後一起到街上捉蝸牛,也足以樂上一整天。他們又特別創作了一幅小漫畫,分享26種隨手可得的電子產品替代品,如畫筆、書本、甚至花草樹木,教導家長怎樣轉化成玩意,所得的樂趣不會比玩iPad少,該帖亦引起網友熱烈迴響,上載短短一天已獲逾500個like。
港孩盛行,不少人歸咎於父母,近年小孩患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數字大增,皆因父母過份保護子女,令他們承受不起失敗。父母竭盡所能將最好的給予子女,是否就代表教得好?教仔方法沒有標準答案,最適合自己的一套,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

鄭佳敏Penny:任職廣告界,育有兩名3歲半及5歲半子女
工作關係需常看電視的Penny,一對子女幾乎對所有卡通都滾瓜爛熟,他早前就為子女舉辦了一個以卡通人物為主題的生日會。

梁淑敏Stella:全職媽媽,曾任職傳媒行業,育有一名2歲3個月兒子
已移居廣州的Stella,自兒子5個月大開始就每天帶他到一個新地方探索,廣州動物園、草莓園等都有他們的足迹。

梁昊麟Harold及黃謙予Elsa:全職爸媽,曾任職金融界,育有兩名3歲及5歲子女
Harold和Elsa從不讓子女看電視,寧可多帶他們到郊外遊玩(左圖),享受家庭樂。

講解育兒冷知識

POPA Channel不少短片大受歡迎,當中還分享了不少鮮為人知,有根有據的冷知識。

BB扭抱 抱唔抱好?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個心理學家Alan Sroufe和Byron Egeland曾做過研究,發現習慣用最快速度回應子女的父母,可幫助培養出安全依附型(securely attached)孩子,會較有自信和好奇心,有能力面對挫折,長大後成績較好,就業率和收入都較高,因為父母自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相反,父母較慢回應,子女可能會因而心理受壓,身體分泌出令腦細胞退化的荷爾蒙──皮質醇,性格偏向焦慮依附型(anxiously attached),相對較自私和不成熟,甚至成績較差及社交能力較弱等。

買套DVD 就教到BB?

據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兩歲以下兒童不宜看電視,因腦部發展是靠累積與真實世界互動的體驗,而非透過螢幕單向接收知識,與真實世界邏輯不符及不斷閃動的畫面,會令兒童的腦袋造成混亂,習慣單向接收,沒機會給反應,或會導致發展遲緩。華盛頓大學於2007年發表研究報告,發現8至16個月大,常看兒童DVD的嬰孩,在語言發展測驗中表現較差,平均每日多看一小時,比沒有收看習慣的幼兒認識字數少6至8個。

以漫畫分享26種如畫筆、書本等工具,代替讓子女看DVD教材。

記者:黃子配
攝影:徐振國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
插圖:Belle@POPA Channel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http://www.facebook.com/popa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