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不會搞人權外交(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昂山素姬不會搞人權外交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緬甸民權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應邀到中國訪問的消息傳出後,即時想到《Invictus》(不敗雄心)這齣電影的情節。
《Invictus》說的是南非已故總統曼德拉把原來種族隔離的國家變成rainbow nation的故事。其中一段說到當曼德拉一面積極推動南非國家欖球隊爭取世界冠軍團結國家,另一方面則積極為重建經濟籌謀,包括四出訪問不同國家爭取支持及投資。助手問他如何計劃行程,曼德拉簡單的拋下一句:「Where the money is: America, England, Saudi Arabia......(邊度有錢就去邊度:美國、英國、沙地阿拉伯……)」。美、英跟曼德拉及他的非洲人國民大會一點不親厚,英國保守黨政府更長期支持少數白人政府及它的apartheid政策。
曼德拉作這樣的選擇當然有原因。他擔任總統後已不再是民權領袖,而是要擔起治國重責的政治家,他考慮的不僅是個人的政治理想及原則,更重要的是國家的福祉及現實的政治利益。昂山素姬今次面對的是同樣的處境及選擇。
在二十多年跟緬甸軍政府的鬥爭中,昂山素姬充份展現了不卑不亢的雍容,展現了甚麼叫grace under pressure。除了拿到諾貝爾和平獎外,她還成了舉世認同的政治良心,感召着世界不同角落嚮往民主自由的人,但自從緬甸軍政府逐步放權及開放政府,讓昂山素姬及她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公開活動及參與國會選舉,昂山素姬的角色已開始轉變,從一個民運鬥士變成政治建制的一個重要部份。
若果軍方最終同意修憲,她將會成為全國民主聯盟的總統候選人,並大有可能成功在年底的大選當選總統,成為緬甸最高領導人。

訪華純為緬甸利益

既然昂山素姬及她的政黨已逐步邁向執政之路,她們除了考慮如何鞏固緬甸的民主制度及改善人權外,也有必要改善緬甸經濟、引進外資,改善緬甸人民的生活。在這樣的考慮下,昂山素姬到中國訪問,尋求改善、加強關係實在不奇怪。
當然,美國、日本都在積極加強在緬甸的影響力,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就特意訪問緬甸及會見昂山素姬,美資、日資公司更大規模湧入該國。但對昂山素姬及緬甸而言,一面倒傾向西方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保持跟不同國家的友好關係更符合緬甸的利益,更何況中緬是鄰居,中國又是區內最強大的國家,跟中國領導層打好關係還是有益無害的。
對中國領導人來說,昂山素姬的政見及對民主的堅持當然不合胃口,但她畢竟是緬甸最有份量、民望的政治人物,還有可能成為下任總統,及早跟她來點個人接觸,了解一下她這個人及她對區域關係的想法同樣有必要。更何況緬甸政府近期一再容讓軍方越界採取軍事行動,追擊游擊隊,誤傷不少中國平民。中國政府雖不願因此而切斷雙方關係或採取軍事行動回擊,但還以一點顏色還是有必要的。既然是這樣,見見昂山素姬,顯示北京的外交手腕及跟各派有交往可以對軍方及現政府構成無形政治壓力,令他們行事小心點。
正是在雙方各有所求下,昂山素姬終於成功踏足中國訪問。不過,北京領導層對昂山素姬的行程肯定作嚴格限制,不可能有太多公開活動或演講,更不要說探望在囚的另一位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或他的太太劉霞。大家可不要期望她搞甚麼人權外交。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