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潮籽:紳士裝修】
Tee,時髦易配搭,是衣櫃裏的must have item。有人重視tee圖案所傳達的訊息,講求個性與態度;有人熱衷band tee,將其視為對樂隊的支持;有人醉心古着tee,千辛萬苦買來卻從不會穿着。今日三位受訪者來自不同範疇,是不同程度的tee迷,衣櫃裏的tee,每件均能道出背後故事,卻無法數得清收藏數量。在他們看來,買tee純粹是內心所愛,數字只是浮雲。
咸旦 日買一件 隨身帶漂白筆
訪問當日,新城電台節目主持人梁棨寧(咸旦)推着裝滿tee的行李箱出現,令人不禁要問其收藏數量。「兩三百吧,詳細數字不能公佈,若然被家人知道,大概會有生命危險。」大家會心一笑,儲過波鞋、tee的人,大概都明白。當日他一件淨色黑tee,毫不花巧,很難想像以前的他喜歡穿裸女tee,對彩色及花巧print也情有獨鍾。「年紀大了,太過花巧的tee,只能止於欣賞。」他曾為白色tee着迷,望着衣櫃裏的一排白色而深感過癮,因此也隨身攜帶漂白筆,清潔意外出現的污迹。
專攻限量版
咸旦的tee癮萌生在20年前,當時在加拿大讀書的他,想找些較少人買的款式,剛誕生不久的Supreme、A Bathing Ape等潮流品牌順理成章成為心頭好。他發覺這些tee有轉售價值,於是越買越多,從此不可收拾。最誇張時試過每日買一件,只要圖案夠特別,他便想着入手。「我覺得tee所傳遞的訊息比其他服飾重要。」在他看來,tee就是藝術家的畫布,每位設計師、每件tee背後都有故事。「它可以是一句歌詞、一句座右銘,甚至一幅攝影師的作品,了解背後的故事,便會令你想擁有。」眾多tee中,Supreme所佔比例最大,元祖版、十周年版、廿周年版,背後故事他如數家珍。
現在的他不會天天買tee,但一季也總會買十多件,「市面上太多tee,惟有嚴選限量版或跨界的,現在兩個品牌跨界已很普遍,可能要找三個品牌的合作款式。」
阿勳 支持樂隊 唔啱身照買
鼓手黃偉勳(阿勳)是位徹底的音樂人,8歲打鼓、16歲組樂隊,至今夾過逾十隊樂隊,也是陳奕迅、容祖兒演唱會的鼓手。伴隨音樂人身份的,是他收藏band tee的習慣。「band友都有band tee旁身。」在估計逾200件band tee中,有喜歡的樂隊、音樂節及自己有份參與的演唱會紀念tee。阿勳印象最深是1996年灣仔伊館的一場演唱會。「當時Nirvana熱潮未退,主音Kurt Cobain死後,鼓手Dave Grohl組了另一樂隊Foo Fighters,當晚正是為他們而去。」
同場演出尚有Sonic Youth及Beastie Boys兩隊紐約樂隊,現場表演的震撼反而令阿勳更愛後兩者,離場後他用辛苦儲存的零用錢買下尺碼不符的Sonic Youth tee。「band tee的重點不在牌子或質地,而是對樂隊的一種支持。」tee在搬家時丟失,後來他在東京重遇,毅然買下,但尺碼依然不符。阿勳以前很hardcore,喜歡哪一樂隊,就會買band tee着上身。「質地差、領粗、尺寸不對統統不理,總之有樂隊名字的print就可以,Metallica、Guns N' Roses,很想告訴人自己聽這樂隊。」現在穿着多了選擇,也會穿恤衫,望着佔據着衣櫃的tee海,他始終捨不得扔掉。「每一件都有其故事,都是回憶。」
Keith Tse 古着狂迷 tee看歷史
鞋、玩具、衫、單車,男生們夢寐以求的東西,統統是潮流服裝店INCREDIBLE店主Keith的收藏品。他熱愛古着,卻從來不會穿上身,造訪當日他隨意展示部份古着tee,笑說這只是冰山一角。中學時期開始儲,金錢有限未能將所有心頭好據為己有,出來工作後終可彌補遺憾,買回來當回憶。「我從來不會穿古着tee,買時也不理尺寸,童裝女裝也買,為的只是那個print圖案。」他說買tee主要看圖案及標籤,「圖案固然吸引,標籤上也可看出變化。以前tee會寫上年份,物料、剪裁也有所不同。以Nike為例,以前logo加上" TM ",現在則是"R",有很多這樣的歷史在裏面,可以看到品牌的演變。」
喜歡古着,也因他認為舊時設計很long lasting,放多久也不會覺過時。「試想Nike現在還在復刻八、九十年代的tee,只有經典的東西才會復刻。」他開始說起背後故事,「當年Michael Jordan未穿Air Jordan 1前就是着Air Ship,印有這對鞋的tee是經典之作。」隨手又展示Snoopy tee,「這是六十年代的設計,我主要儲Snoopy衞衣,這是唯一的tee。」舊物經典,有故事有設計,這大概是Keith的古着情意結。
記者:劉東佩
攝影:徐振國、黃子偉
編輯:黃仲兒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