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要在槍炮聲中施手術,醫治的病人有受槍傷、有被手榴彈炸傷,還要擔任婦科、兒科、骨科種種不同的救援工作,外科醫生陳健華(Akin)自2012年加入無國界醫生以來,就開始了這樣充滿驚險時刻的救人之路,Akin表示「即使受傷亦無悔」。
南蘇丹在2011年正式從蘇丹獨立,獨立以來,邊境部落衝突不斷,,有次Akin與同事休息時,不遠處傳來槍聲,繼而一聲巨響,嚇怕在場不少醫生,原來是有人拒捕向警方掉下一顆手榴彈,Akin在這時除了害怕,還知道是時候準備救人了。
隨機應變 刮匙開腦
由香港舒適的病房走到落後地區,醫療設備的不足正正考驗了醫生們的隨機應變能力,曾經有個車禍受傷的病人需要開腦,但Akin發現連鑽開頭骨的手術鑽都沒有,只好以平時用來刮走壞細胞的刮匙鑽孔,原本只需一分鐘的程序亦加長到10分鐘,「成功鑽咗個窿之後,我已經冇晒力」。
除了救援設備落後,當地也非常缺乏醫護人員,「香港嘅病人其實好幸福,有專責嘅護士、物理治療師,但喺呢啲落後地方,我哋就係護士,就係物理治療師」。Akin坦言進行過數次任務後,回港面對病人有了很大改變,「會想更全面咁照顧病人,唔單只係生理上嘅需要,仲有病人同佢哋嘅家屬」。
■記者趙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