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文化地標】
近年毒菜假米的新聞多得叫人麻木,似乎令本地農業有機會重生。本地養蜂業雖是夕陽行業,大型蜂場所剩無幾,但原來仍有不少業餘及家庭式小蜂場隱藏城市邊緣,依附綠林花草而建。有「職安真漢子」在公餘時間養蜂,消磨時間;有農夫養蜂協助農作物授粉,但尚未成功仍需努力;有退休人士養蜂聊以寄託,還DIY小工具自得其樂。花心機費力氣冒蜂螫之險,除為一口最新鮮最當造的蜜糖,大概也建基於蜜蜂與人之間的一點情誼。
屯門職安真漢子 不忍拿蜜蜂浸酒
蜜蜂以花蜜作糧食,找蜂場得向鄉郊出發。在屯門鍾屋村,荔枝樹、龍眼樹散落附近山野,從事建築的林春雨在此養蜂,蜂場在他辦公地方的二樓天台,「別人養貓養狗做寵物,我另類一點,喜歡養蜜蜂。」1995年他在澳洲蜂場嚐過一口天然蜂蜜,一試愛上,就發瘋般一口氣帶了四十多瓶回港,「好重,但實在好喜歡吃蜜糖,我會像吞枇杷膏般把蜜糖生嚥入喉,簡直是享受。」採訪當日,我試喝了半杯蜂蜜摻半杯水,本身嗜甜的我都要再溝淡,林春雨果然厲害。
回港後他跟隨文園蜂場的文師傅學養蜂,屈指一算養了約20年,現在天台有二十多箱蜜蜂。當日陽光猛烈,我們在樹蔭底戴好面罩後打開蜂箱,蜂群四散亂飛,但沒有螫我們。林春雨即場取出這時節的蜜糖,先用馬毛刷輕輕掃走蜂巢裏的工蜂,然後用刀割去表面的蜂蠟,啡橙色蜂蜜即時流出,他把蜂蜜連蜂巢遞向我,一放入口,先是一陣甜膩,咦?怎麼後來有點微酸?他解釋這是六月開花的假沙梨花花蜜的味道,講到最甜美的,首推荔枝花和龍眼花。
望天打卦 連場大雨影響收成
這職安真漢子不粗魯,面對蜜蜂一臉柔情,「有人曾經向我買蜂,說要浸酒,我想也不想拒絕,硬生生拿去浸酒太殘忍。」其辦公桌放有一叠蜜蜂雜誌,上面寫有筆記,做業餘養蜂人亦要增進自己。經常聽到人說蜜蜂勤奮,牠們到底有多勤力?林春雨指當年沙士沒工開,閒在家養蜂消磨時間,心血來潮在一隻蜜蜂身上加點記認,在蜂箱邊觀察,發覺牠們約三分鐘進出蜂巢一次,外出採蜜來回約十五分鐘,在日間不停工作,下午茶時分已經開始休息,一定不會OT。
做蜂農都要望天打卦,早幾年荔枝花開卻突然連場大雨,令該年的春季收穫寥寥, 大自然始終不到你控制。至於今年,荔枝花及龍眼花盛開,風和日麗,蜜糖收穫比往年多近五成,以前多自用及送給親友,今年產量多,他就拿到附近墟市賣。貨真價實,回頭客還不少。
林園
屯門和平新村60號
錦田農夫 屢敗屢戰一螫即腫
香港農地不斷萎縮,蜜蜂食糧越來越少,現時香港蜜蜂採吃的大都是本地原生植物,蜂群需定期四處遷移找尋足夠花粉,其中一次就找上了農夫張弛的農田。
他在大帽山有個種植瓜果的溫室,又把錦田一塊荒地開墾成香草園及餐廳「素苗」,兼任素食廚師的他自稱養蜂界失敗者,養過三次蜜蜂,但都失敗告終。養蜂原因很簡單,全因蜜蜂是農夫好幫手,「經過蜜蜂授粉,農作物產量可提高兩至三成。」而農夫就向蜜蜂提供植物採粉,蜂人互惠互利。他曾兩次從其他蜂農處買入意大利蜂,貪其採蜜量比本地中華蜂多,可惜最後都被黑蜂或虎頭蜂滅門,一天吃幾十隻,意大利蜜蜂勢弱時,牠們還會飛進蜂箱取蜜吃幼蟲,覆巢無完卵,更甚還會待在蜂箱出入口,每有意大利蜜蜂出入就咬死牠們。每年八九月是牠們肆虐時間,蜂農要拿工具滅黑蜂和虎頭蜂。
搬移蜂箱 自來蜂即走
第二次養蜂可說是誤打誤撞的,話說有天,本來荒置了的蜂箱突然被本地中華蜂佔領,張弛也樂得成蜂之美,本來好好的各自生活,但後來蜂箱搬了位置,蜂群又成群遷出。這大概與蜂箱搬遷了位置有關,因蜜蜂需陽光提示一天伊始。「失敗是好事,會令你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吸收到教訓嗎?「大概是沒有與蜜蜂建立到良好關係吧。我養的狗好自由,可以來去自如甚至有機會離開,但狗沒有走,因為我們建立了關係。可能因為我多花精神務農,甚少打理蜂箱。」張弛皺眉回想。他聲言會再接再厲,下次會嘗試引入本地中華蜂,雖然牠們較懶散,蜜糖產量低,「但牠們在此地繁殖多年,會懂得如何扺抗黑蜂及黃蜂。」
張弛對蜂毒好敏感,「兒子及妻子被蜜蜂螫,皮膚紅腫過兩天就消退,我被蜂螫會即時腫脹數倍,被螫部位可以痛得一個星期無法活動,最後要脫皮換皮才康復。」養蜂人被蜂螫可謂平常事,值得為蜜蜂痛一星期嗎?「坦白講,養蜂的資金夠我買好多蜜糖或瓜果,但永續農業不是單單說有機菜好便宜、好吃。重點是跟大自然相處及了解,這屬無價。」他強調會繼續養蜂,有問題的話,想辦法解決好了。
素苗
錦田大江埔村53號
荃灣退休蜂農 自製蜂后籠「分蜂」
荃灣老圍村座落大帽山腳,花草正茂,行山人士下山經過村落,會見到一個個列陣蜂箱及寫有「本處有自養純正蜜糖」的標示,那是趙松的家,他跟妻子趙嬸在家後園闢地養蜂,屋旁種有幾棵荔枝樹、黃皮樹。年輕時他在工廠工作,一時興起跟朋友養蜂,一養就四十多個年頭。現時過退休生活,正好專注此道,閒時清理蜂箱,觀察蜜蜂狀態。春冬兩季打蜜,夏季花粉不足,周邊花粉不夠供蜜蜂吃飽,為免蜜蜂餓死,他會定時餵糖水,勤勤勉勉,算是退休後的寄託。
趙松應我們要求打開蜂箱,拿起一板蜂巢時,本身看上去慵慵懶懶似乎在午睡的蜂群突然四散攻擊,伯伯跟攝影師都被螫,趙嬸邊罵邊為丈夫拔去尾後針。攝影師後頸亦紅腫了一片,趙嬸迅速拿來肥皂水替攝影師塗抹,因蜂毒屬微酸性,塗點鹼性肥皂水有助中和。趙松指還有個古法,就是拿附近野芋葉葉莖的汁液塗傷口,可消腫止痛。後來趙嬸透露,他們只會在早上九時至十二時打理蜂箱,因為其餘時間蜂群會變得兇猛,大概是阻礙了牠們休息。
後花園 辦生態導賞團
趙伯是個DIY達人,自製養蜂器具是拿手好戲,當日他就向我展示迷你蜂后籠,由於一個蜂箱只能有一隻蜂后,當出現新蜂后時就需要「分蜂」,趙松會用迷你籠困住舊蜂后放到其他蜂箱,以防牠帶一群老臣子離開。此外,他還會自製蜂蠟板,先把蜂巢上封住蜜糖的蜂蠟切出,然後重複烹煮淨化製成蜂蠟餅,當需要築新蜂巢時,趙伯就會把蜂蠟餅切薄使用。仔細留意的話,某些蜂箱還放有用鐵絲網製作的黃蜂拍,用來擊打侵略者,保護小工蜂。離開時,遇到實習社工劉先生,他興奮地詢問我是否慕名到此買蜜糖,原來趙松的純天然蜂蜜在區內街坊間口耳相傳,甚至有糖尿病病人特意前來購買。社區中心亦會定期舉辦區內生態導賞團,其中一站便是這個小型後花園養蜂場,趙松可謂薄有名氣。
趙家後花園
荃灣老圍路33號(轉入小徑)
清明前後 蜂蜜最甜
吃蜂蜜也要講時節,須留意香港花期。清明節前後龍眼花、荔枝花盛開,這時期出產的花蜜屬一年之中最香甜。去到農曆五月中,輪到烏桕花、假沙梨花開花,步入農曆七八月,花粉較少,蜜蜂會放假暫停採蜜。農曆十月,鴨腳木開花,蜜蜂又再勞動起來,那時就有甜美的冬蜜出產。各地有不同植物及水土,出產的蜂蜜味道有差異,本地出產的春蜜、冬蜜,自有香港的味道。
蜂之分別
意大利蜂
1. 體形較大,背部偏黃。
2. 蜜糖及蜂王漿的產量較高。
3. 繁殖力較強。
4. 適應力差,易染上致命蜂蟎病,宜人工飼養。
本地中華蜂
1. 體形較小,背部偏黑。
2. 敏捷,較懂得逃離或抵禦侵略者。
3. 適應力強,耐熱又耐寒,可於高山地區傳播花粉。
4. 強壯,抵抗力强,不易生病。
蜂后如何來?
靠力氣?靠民意?靠運數?非也。林春雨指蜜蜂屬工蜂或蜂后,取決於食物。牠們以食物改變身體結構,應對大自然,蜜蜂群體裏有少數負責分泌蜂王漿的「哺育工蜂」,若幼蟲吃蜂王漿長大就會變成蜂后,領導群蜂。這位領導者亦毋須大家袋一世,意大利蜂蜂后普遍有兩年壽命,適當時候蜂群就會換后。
香港蜂蜜地圖
文園蜂場
由文勝師傅主理,養蜂四十多年,有時會在嘉道理農場開班教養蜂。
錦田下高埔新村龍水井22號
寶生園
香港老字號,逾80年歷史,品牌至今傳至第三代,一年四季都有蜜糖出品。
粉嶺蝴蝶山路8號
盈生農莊
有大片耕地及植物,蜜蜂有足夠花粉。設助養蜜蜂計劃,每年$600可換12斤蜂蜜。
沙頭角谷埔村四肚及五肚
永和蜜蜂場
由葉其學師傅主理,家庭式經營,沙田凱悅酒店特選其冬蜜入饌。
沙田排頭村136號
油麻地某唐樓天台
較為人熟悉的養蜂人Michael Leung,近年已把HK Honey的陣地擴展至油麻地天台。
洲際酒店
兩年前開始推行「都市養蜂」計劃,天台有養蜂箱,蜂蜜用來調酒或入饌。
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8號
Bee's Nest
年輕養蜂人甄鍵學數年前跟兩個法國大廚合作建立的蜂蜜品牌,蜂場位於大潭郊野公園,多出產冬蜜。
蜂場:大潭郊野公園
店舖:中環鴨巴甸街
35號PMQ四樓S4B舖
記者:臧諾
攝影:劉永發、鄧鴻欣、楊錦文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