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各大名牌舉行一年一度的Friend & Family Sale,零售業界的朋友說,她幾乎每日都收到幾張邀請函,而且今年的折扣零舍「恐佈」:Valentino低至一折,Christian Louboutin兩折,Montblanc又係兩折……仲要很多Private Sale由以往只畀VIP或員工親友參與,今年都轉為開放公眾入場。朋友話睇到咁嘅景況,她實在無心情去掃平貨,擔心業界「低處未算低」。
珠寶股龍頭周大福(1929)上星期公佈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香港業務按年大倒退,在銷售急跌、租金成本卻趨升的雙重夾擊下,經營溢利(EBIT)按年大減40%,利潤率急降2.8個百分點,僅得11.6%。這樣來看,周大福好似調整得差唔多?咁諗未免太樂觀。
周大福去年在港、澳有123間珠寶店,一年做260億生意,EBIT達30.8億元。中國分店數目多達1,992間,但做嘅生意額及盈利,卻竟然和香港差唔多水平。周大福每一間港澳分店,平均年賺2,500萬元,同期內地分店只係賺190萬元,即香港舖頭的生產力,是內地的13倍!如此強勁的賺錢能力,是過去10年極度特殊的自由行政策造就而成,如今九星連環的無敵優勢才剛開始「用完」,會跌幾個百分點即完事?
本港4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額,按年大跌19.5%至63.5億元。望落跌幅頗深,但這金額其實只是回到2011年水平。在自由行政策推出之前,珠寶鐘錶等名貴商品的單月銷貨額,最低不足10億元。調整的道路,仍然漫長。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