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台北後院威士忌博物館朝聖

【飲食籽】台北後院威士忌博物館朝聖

「去台北一定不能錯過後院!」身邊的酒鬼朋友總是這樣對我說。這次到台北,總要抽個時間來朝聖。這間由全球首個華人榮獲蘇格蘭威士忌產業最高榮譽的The Keepers of the Quaich終身會員的林一峰開設的酒吧,因收藏超過400種單一威士忌,而獲得威士忌博物館的美名。
它非常低調,若不是的士司機堅持要我們下車,我也想不到它竟然隱藏在住宅區的小巷子內。甫進內,就被那數百支放在侍酒師後面的威士忌震懾。她沒有酒單,亦無標價,侍酒師就是後院的嚮導,「酒吧取名後院,就是想客人有置身家中後院的感覺,舒適地品嚐美酒。」侍酒師Peter 說。他們都受老闆林一峰親自訓練,對威士忌和其他酒類都非常熟悉,是會行會走的威士忌百科字典,能解答客人對威士忌的疑問。
只要跟他們說出當晚的心情,對酒的偏好,他們就會為你安排。當晚我們一行十人,知道當中有些人的威士忌齡淺,就給我們安排了一瓶入門級蘇格蘭高地威士忌。女性朋友怕威士忌味道、喜歡果香味的雞尾酒,侍酒師就貼心地以響12年作基酒,用上煙熏香草、苦艾酒、法國梅酒和鮮果汁調配了一杯酸酸甜甜的雞尾酒,朋友非常滿意。
這後院,是台灣極少數全面禁煙的酒吧,提供一個味覺與嗅覺都同時享受威士忌的機會,非常抵讚。下次去台北,絕對會再去。

後院 L'arrière-cour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23巷4號

記者、攝影:吳宛蔚

後院門口種滿植物,非常低調,不細心看門牌必定看漏眼。

侍酒師為我們選的入門版蘇格蘭高地威士忌,口味辛辣、帶濃郁的泥煤香氣、餘韻甜,配手鑿的冰球,頓時為威士忌加分。

威士忌雞尾酒沒有特定的配搭,侍酒師會按客人的喜好度身調製,非常有心思。

店內的所有冰球都由侍酒師親手鑿的。

後院的珍貴藏酒全都是孤瓶,現時還有店主上年七月親自到The Glenlivet親自裝瓶的23年威士忌(左),已陳年40年,1971年在Glenallachie蒸餾的Speyside單一麥芽威士忌(右),中間的一瓶在拍照後已被同行的朋友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