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同老鼠講團結?(自由撰稿人 林兆彬) - 林兆彬

貓同老鼠講團結?
(自由撰稿人 林兆彬) - 林兆彬

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在出席電台節目的時候,以主人和貓的關係,來比喻作中央和香港的關係,勸香港人要乖,才能換取中央給予香港更大的自由。同日,他所屬的團結香港基金推出了一系列的報紙和電視廣告,鼓勵香港市民團結一心,推動民主進程。兩者如同一轍,惡心到極點。
團結香港基金象徵着中央政府在後雨傘年代對香港的管治方針,透過各個建制外的組織來為政府遮風擋雨。團結香港基金由前特首兼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擔任主席,成員陣容強大,囊括了政、商、學術以及各個專業界別的建制派人士,以至溫和中間派人士。表面上的確團結了香港建制派的陣營,修補了梁營和唐營之間的裂縫,合力對付民主派。
這個組織最惡心的地方在於,核心人物大多數都是曾經管治香港失敗的前政府高官,例如董建華、梁愛詩、梁錦松、羅范椒芬等。他們曾經把香港管治得一塌糊塗,但現在又為了維穩和為建制派培育人才,透過政治化妝術抹去自己的罪孽,無恥得建立出一副會為香港人帶來希望的模樣。
正所謂賊喊捉賊,打個比喻,就當中共是「主人」,這班團結香港基金的權貴就會是中共飼養的「貓」,而被壓迫的香港市民就是「老鼠」。這班對「主人」阿諛奉承的「貓」,竟然一邊捉「老鼠」,一邊叫「老鼠」與牠們一起「團結」,一起吃「老鼠」不想吃的貓糧,實在荒謬絕倫!

漠視制度不公的現實

團結的前提是要理念相近,兩者地位平等,但現時政改方案中1,200人的提名委員會,其選民基礎只有大約廿五萬人,只佔五百萬合資格選民人數的5%,其餘95%選民在特首提名程序中並無任何角色。如果政府想團結香港人,當香港人是一家人的話,為何不容許香港人擁有普及而平等的提名權呢?
團結香港基金打着「團結」的旗幟,實際上是透過分化和統戰,繼續為香港社會維穩。除了親建制的中產和權貴是主要統戰對象之外,一些沒有政治色彩的社會名人,包括元岡幼稚園校長呂麗紅、亞運單車金牌得主黃金寶、前女飛魚蔡曉慧、在深水埗派飯給露宿者的食肆東主明哥等等,也出現在宣傳片中,成為了軟性推銷「袋住先」的經紀。
另外,不得不提宣傳片用了《奮鬥》作為插曲,反映出這班港共和權貴的思維仍然是不思進取,繼續企圖向香港人灌輸舊有的「獅子山精神」訊息,鼓吹刻苦耐勞、自強不息,漠視了政治制度不公義所帶來各種社會問題的事實。
面對着擁有龐大資源的「主人」和「貓」,「老鼠」能做的就只有團結起來,而不是與「貓」團結。雖然捱打,但支持民主的香港人已經別無他選,無路可退,就只能夠繼續堅持信念,對抗充滿歪理的輿論宣傳,並繼續努力尋找新的抗爭出路。

林兆彬
自由撰稿人